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319章 二入汴梁(卌二)

第319章 二入汴梁(卌二)

  “张教头可在卧室中?我们先去拜见他一下。”

  武松并未因张贞娘的病情而影响其他的安排,他不是专业的大夫,此种病症后世都很难治疗,武松不愿花太多的精力去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前还是解决张教头不配合出逃的问题。

  黑妮立刻将武松三人请进了张教头在一楼的卧室中。

  张教头卧室的陈设十分简单,他自从查出心痹之症后又得了一次中风,人虽然救回来了,但也留下了偏瘫之症。

  为了方便照顾张教头,张三派人将张教头卧室中碍事的家具都挪走了,专门在屋里添设了一个马桶,方便他在屋里解决大小便。

  因为不能见风,所以这间屋子很久没有开窗户了,虽然黑妮十分勤快,屋里收拾得十分干净,还经常点檀香驱味,但是屋里若有若无的臭味却无法彻底根除。

  武松却像没闻到屋里的味道,面露关心的神色走到床前。

  只见张教头侧卧着,他现在仅有右手和胸部以上还能自由活动,剩下两腿一手都已经失去了知觉,侧卧着方便他那只好手活动。

  即使这样,这个倔强老头的右手边仍放在一把去了刀鞘的解腕尖刀,用细绳系在自己手腕上,就怕危急时刻找不到刀了。

  老头脸色灰败,心脏病和中风已经夺去了他大部分生机,就连眼神和记忆也大不如前,看到武松高大的身影出现,一时竟想不起来是谁。

  老头努力抓了抓手边的尖刀,总算把刀柄捏在了手里,这才稍微安心一些。老头把身形向床里缩了缩,一副随时准备反击的架势。

  李四见状,急忙抢前一步来到床前道:“张教头,我是小四,你不要惊慌,来的是武教头。”

  张教头并不知道武松已经去阳谷县做了都头,所以李四还是按上次的称呼来介绍武松。

  “武教头?”张教头愣了两三个呼吸终于想起来:“是我家贤婿的那位师弟吧?真是失礼了,人老了眼睛看不清了,人又瘫在床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让贤侄见笑了。”

  武松忙道:“伯父,您千万别这么说。你现在以安心养病为重,每日的汤药可都喝着没?”

  “没用的,喝不喝都救不回我这条老命了。我现在是苟延残喘,不敢彻底闭眼是因为还记挂我这两个女儿。”

  刚说几句话,张教头突然开始剧烈咳嗽起来,喉间似乎被一口浓痰堵住,呼哧呼哧地喘不上气来。

  黑妮急忙上前帮老人拍背顺气,李四把地上一个盛着水的小铜痰盂端了过来,一直等张教徒把喉间那口带着血丝的浓痰吐了出来,众人才稍稍放心下来。

  “伯父,我这次来准备接我家嫂嫂去梁山和我师兄团聚,不过走之前我还是想问问你的意见。”武松等张教头平静下来就直接切入主题。

  张教头这时才看清武松的脸颊,这个青年比上次进京时更加沉稳、更加自信,也更容易取得别人的信任。

  “贤侄也上了梁山吗?”张教头问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武松犹豫了一下道:“没有,小侄现在济州府阳谷县任步兵都头。”

  “哦,那是个正经差事。”张教头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

  李四和时迁都听出张教头显然还是对林冲上梁山一事耿耿于怀。

  武松却不以为意,道:“小侄做这个步兵都头只因当时盛情难却,又不曾做过县城的小吏所以体验一下其中的酸甜苦辣,并非长久之计。

  此次回去后,我将全力帮助阳谷县一千五百名流民和乞丐转化为定居百姓,办完此事我就会辞去都头之职,找一份更有意义的差事做。”

  武松此话一出,不但张教头愣住了,一旁的时迁、黑妮也都愣在当场,他们都怀疑自己听错了!

  一千五百人,至少二百多户的流民乞丐,别说武松一个小小的都头,就是一县之主也不敢夸这种海口。这可不是当初救助菜园子的十几名泼皮,让这些流民乞丐吃饱穿暖还得有户籍,难度之大令人不敢想象。

  只有李四相信武松的话,武松救拯救他们还不到三个月,可是鱼龙帮已经发展到七十多名兄弟了,这些人在加入鱼龙帮之前,很多人都吃不上饭,跟那些流民乞丐没什么不同。

  如果武松有足够的资源,救助一千五百人应该问题不大。

  不过更令李四佩服的是,武松做这么大的善事,竟然没有四处宣扬,甚至没告诉他和张三,估计是怕给他们造成压力。

  “师叔,……”

  李四刚叫了一声,武松就摆手打断他的话:“阳谷县的事情你们不用操心,我已经请大相国寺的智清长老从济州府的多处佛寺调动了五千贯的耕种物资支援阳谷县,另外还有御史中丞王黼大人的关照,此事应该在秋粮收割后完成。

  至于鱼龙帮这边,不但不会抽调资金,还会继续追加资金。等赌坊立住脚跟,我会再给你们弄一份当铺的案书,鱼龙帮的规模只会越做越大,你们用心干,汴梁这边的事务就全权委托你们三人了。”

  李四激动抱拳躬身道:“师叔,师侄必不辱使命!就算拼得性命不要也要让鱼龙帮在汴梁站稳脚跟,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帮助汴梁城里的更多的流民、乞丐和孤寡了!”

  李四的话里独独没有提老人,这不是李四忘记了,也不是李四不尊孝道,而是那个时代的普遍认知。比如救助灾民,首先救助的是壮劳力,只有壮劳力活下来才有希望延续一个家族、一个家庭。

  接下来是孩子和女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女人可以繁衍后代,辅助劳动。而老人不能创造价值,也无法延续后代,大灾中更容易成为拖累,所以总是被官民双方心照不宣地忘记,而老人一般没有怨言,这是当时社会的共识。

  从个人层面上讲你可以照顾自家老人;从集体救助层面上说,从没任何人或官方会强调一定要救老人!

  即使宋代那么多名臣,又十分强调孝道,但是救灾时也无一人强调优先救助老人,这就是古代封建社会的残忍和冷血。

  武松点点头算是对李四的鼓励,又回头对还有些震惊的张教头道:“伯父,我今日来征求您的意见,就是尊重您老人家刚正不屈的人品,我希望您能亲自祝福嫂嫂和我师兄破镜重圆。

  这世上的事情并非非黑即白,还有灰的。你在努力维持这个社会的公序良俗时,那些权贵却个个贪污纳贿、欺男霸女、男盗女娼,就连皇帝老儿也在搜刮民脂民膏修园子,在宫外养情人。难道他们不更应该为天下万民做个表率吗?

  我师兄和贞娘分开乃是被奸人所害,你为何就不能变通一些呢?难道非要贞娘遵循皇帝和大臣们都不遵从的公序良俗,自裁在你面前才行吗?”

  张教头沉默半天才道:“如果大家都不遵从公序良俗,那这个世道只会变得更加混乱。”

  “那就是说达官贵人不用遵守那些例律,大宋朝的例律是写给我们普通百姓的吗?所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就必须循规蹈矩?”

  张教头哑口无言,沉默良久道:“总要有人做卫道者吧。”

  “那为何是贞娘?贞娘她愿意为这种不公平的公序良俗而牺牲吗?”

  张教头梗着脖子道:“他是我女儿,我最了解她了,她愿意!”

  “爹,我不愿意!我日夜思念夫君,我不想继续待在这梦魇般的汴梁了。

  爹如果不同意,不等高衙内来夺我贞操,我就自杀以报父恩和夫恩,免得给张家和林家的列祖列宗丢人!”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