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315章 二入汴梁(卅八)

第315章 二入汴梁(卅八)

  周侗闻言一惊,立刻站起颤声问:“这是你自己的想法,还是承继哪位大贤的想法?”

  武松立刻起身躬身道:“这是弟子很敬仰的一位哲师张载所提,也是弟子此世所追求的目标。”

  周侗皱眉道:“这个张夫子可是神宗朝创立‘关学’和‘气元论’的那位横渠先生?”

  “正是此人!”

  周侗显得极为不解,甚至有些气愤道:“横渠先生竟有此等振聋发聩的醒世名言,为何没有传遍朝野呢?”

  武松苦笑道:“横渠先生虽对熙宁变法的态度是中立的,但他的弟弟和亲朋多为旧党中人,所以他的学说、理论在神宗、哲宗、徽宗三朝都出不了关中,著作、名言更不可能在汴梁流传。”

  周侗沉默了,又是新旧党争的遗祸,大宋朝有这么多旷世人才,本应精诚合作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但是他们却为了自己的理念(或者说私心)不断互相攻讦、徒增内耗,将好好一个国家拖入了缓慢的衰败之中。

  良久后,周侗道:“徒儿,你的志愿比为师远大,希望你在有生之年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武松正色道:“师父,弟子此生必将竭尽所能完成自己的志愿。不过弟子也有一件事情要问个清楚。”

  周侗有些诧异:“好,你问。”

  “师父,你希望的富国强兵,只限于我大宋吗?”

  周侗皱眉道:“你难道要去异族他国实现你的志愿吗?”

  “不是!我热爱这片神州热土及生活在这里的淳朴百姓!但是在赵宋官家的管理之下,师父认为弟子有成功实现志愿的可能吗?”

  周侗再次沉默,他在京城三十年的时间,见过了太多大宋君臣的荒诞行为和内耗斗争,想说爱这群君臣并不容易。周侗发现武松的话非常有道理,他可能爱的也是这片热土和热土上生活的亿万子民。

  但是碍于从小就接触并为之坚守了数十年的忠君思想,周侗从没有想过改朝换代的事情。今日武松虽没有明说,但是已经表明了对朝廷的强烈不满。

  以周侗的身份和他几十年忠君爱国的表现,他此刻就算不直接拿下武松,也应该呵斥一番,让武松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但周侗并没有这样做,就在半个时辰前他自己都想离开这座汴梁城,现在让他去教育弟子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周侗做不到。

  “君如父、民如子,如果父亲做的不好,做儿子不能想办法规劝吗?为何要采用那种过激的行为呢?徒儿,你是不是有些偏激了?”

  武松本来已经做好了被呵斥的准备,甚至有被周侗逐出门墙的心理准备,但是周侗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好言相劝。这让武松大感意外,也不想和师父硬扛了。

  “师父,保家卫国徒儿义不容辞、虽死无憾,但是您要让我忠君顺帝,恕徒儿做不到。我心中这天下乃是万民的天下,而不是某个人、某个姓氏家族的国。

  这世上没有不会灭亡的朝代,赵宋的天下也是窃自后周的,而后周则是篡后汉之天下,如果赵宋不能给百姓带来富足安宁,我们为何一定要为大宋从一而终呢?”

  周侗乃是武者,不懂政治、不善言辩。他虽然不同意武松的政治主张,却不知该如何反驳,甚至武松说的某些话他也认为十分在理。

  周侗摇头道:“为师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只要求你体恤、护佑天下万民,不要轻启事端,让异族他国有可乘之机,其他的事情为师不管了。”

  武松再一躬道:“多谢师父理解。都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今之世也只有师父一人可以当得起这个‘侠’字。”

  “别捧了,为师此刻心情很乱,没心思听你拍马屁。”

  武松脸颊微红道:“弟子不孝,忤逆师父,不知师父还肯收我这个徒弟吗?”

  周侗叹道:“为师收了你这个心怀大志的弟子,不知是福是祸?我再退一步,你打起反旗时不要用我的名号,给为师一个安度晚年的机会。”

  武松立刻双膝跪倒,对周侗行了三叩之礼,口呼:“金刀门嫡传弟子武松给师尊叩首了。”

  周侗见武松行拜师礼时还特别强调了他嫡传弟子的身份,心中立刻有种上了贼船的不好预感,总觉得迟早要给这位弟子背黑锅或平事端。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再说不想收武松为徒就有些没道义了,所以周侗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这个“嫡传弟子”!

  ……

  一直到黄昏时分,武松才从天字号教习室中出来,一脸的恭敬钦佩之色,显然这个下午他受益匪浅。

  武松到门口认真穿好鞋袜,又向门内深深一躬道:“师父,今天辛苦您了,弟子明日再来请益。”

  这时周侗从袖中取出那对铁拳扣道:“你这铁拳扣设计得很不错,用料节省,杀伤力却不小,若是军中步卒配发,一旦刀枪离手,还有与敌搏命的机会,如果能将上面的铁莲子改成寸许尖锥,威力应该会倍增。

  为师想把这件武器上报枢密院和兵部,看能否在军中推广。但这样东西是徒儿你发明的,不知道你是否愿意献给朝廷。”

  武松忙道:“师傅要是喜欢就留下来玩,至于献给朝廷也听凭师父安排,弟子没有那么偏激,若我大宋的官兵能多一件自保防身器那也是一件好事。”看書溂

  “好,那为师就留下了,你快去忙其他事情吧。”

  武松再次拜别师父才往外走去,去时和来时的待遇变得很不一样。

  来时武松受到了很多嘲讽和恶意,去时则赢得了尊重和谄媚。

  “师兄,您刚才来得匆忙,我等还未请教您的高姓大名!”见到武松出了天字号房,一位三十好几的御拳馆教习立刻抛下尊严来和武松套近乎了。

  “武松。”

  这个名字对御拳馆的教习来说有些陌生,但是年轻的学员中却有人听过这个名字。

  “阳谷县打虎英雄武松?”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健壮青年立刻反问。

  武松点头道:“没想到京师繁华之地,还有人听过武松的贱名。”

  那青年立刻道:“看师叔这话说的,您的大名现在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原来您是周宗师的弟子,怪不得这么厉害!真没想到我王禀今日有幸见到您,此刻也快到晚饭时间了,不如小侄请您吃个饭。”

  武松心中一阵别扭,那青年最多比他小四五岁,这师叔、小侄的叫了个亲热。

  王禀自己却一点都不觉得尴尬,他是御拳馆的普通学员,对这些教习都尊称为师父,而这些教习又尊称周侗为周师,尊称武松为师兄,王禀叫武松一声师叔十分合理,一点吃亏的感觉都没有。

  武松对青年笑道:“大家都是年轻人,又是习武之人,不必如此客气。我今日还有些事情要办,不过此后三天我都会来,有空我们一起坐坐倒也无妨。”

  青年王禀激动地连连说好,表示这几日他都在御拳馆内特训,武松若是得空,他随时都可以作陪。

  武松只和王禀说了几句,并没有再和别人说话,对众人拱拱手就走了。

  那些教习和学员一直到武松走掉,还不知道武松究竟是周师的什么弟子?

  周侗门下的弟子和学生众多,不弄清楚两人真正的关系,以后见面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和规格招来呼武松。

  正当众人扎堆议论之时,极少来前院的周侗意外现身了,众人急忙上前向周侗请安。

  周侗面带微笑问:“此时已快黄昏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人在拳馆里?都在聊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