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276章 谋青州

第276章 谋青州

  当晚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时,武大才知道武松要去东京出公差的事情,听说此去要二十多天,武大不免抱怨了几句,他这弟弟刚回家一个月又要出去那么久,实在令他担心!

  武松急忙给兄长添了杯酒,解释说公差难违,他尽可能早去早归,让兄长不要担心,武大也只是抱怨两句,总不可能让兄弟辞了官职留在家中混吃等死吧。

  武松看武大不抱怨了,就嘱咐武大在他出差这段时间内每日晚出早归,不要接出城的生意,不要去偏远的街巷卖炊饼,每晚把门窗都闩好。

  另外不要与人发生争执,如果受了委屈就暂时忍让,等武松回来一定帮他出气,最后武松建议让武竹辞工回来与武大一起卖炊饼,武大终于说话了。

  之前武大一直没有反驳,是因为最近他莫名被人骚扰过几次,虽然他没有大智慧,但是那些泼皮无赖的手法一看就是故意找他茬的。武大知道自家兄弟与西门庆不对付,这些人肯定是对方派来的,可惜没有证据。

  所以武大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惹不起咱躲得起,尽量避让、忍让,免得兄弟出公差还得挂念自己,这也算兄弟间互相理解吧。

  可是最后听到武松为了他的安全,要耽误武竹的前程,武大立刻就不干了,将武松狠狠训斥了一番。

  武松、武竹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两个人互相给了个眼神,意思我们都没猜错。

  武大见二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正事时还挤眉弄眼,气就不打一处来!话锋一转,问武竹最近打铁技艺精进得如何了?

  武竹是个诚实的孩子,自觉最近进步不大,就实话实说了,立刻被武大抓住事由狠狠教育了一番。

  武竹在家中辈分和年纪都最小,只能受这无妄之灾,可怜兮兮地看着武松,希望武松帮他解围。

  武松咳嗽一声道:“大哥,您不要生气了。三郎做工时十分认真负责,他是关心您的安危才想着辞工,你不信可以问铁匠铺的掌柜去。”

  武大自然问过铁匠铺的掌柜,那掌柜自是对武竹的技艺和勤奋赞不绝口,恨不得永远把武竹留下来为他赚钱,所以武大闻言哼了一声,不再教育武竹。

  武松又试探地问:“那我走后这段时间,让三郎每日接送嫂嫂上下班如何?”

  武大自无不同意的道理,武松和武竹这才松了口气。

  武松做过预判,他出公差期间,西门庆骚扰潘金莲的概率远远超过武大,毕竟女人相对于男人更为弱势,所以虽有彭家兄弟暗中保护潘九儿,武松还是要让武竹每天接送,就是怕发生万一。

  当夜,九儿帮武松收拾好路上用的佩刀、衣物、水壶、干粮袋等物,亲自交于武松。但两人并没有多说话,很多时候两人很默契,并不需要说太多话。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武松就去彭家小院和石勇汇合,两人各牵一匹好马就直奔县衙而去。

  今日,县衙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开印仪式,两位县官史知县和华主簿要正式升堂,表明今年的政务又要全面铺开了。

  武松可没兴趣参加这样无聊的活动,他早早到了县衙,陈洪师爷和户部典吏、工部典吏陈兴、县库库丁早已等候在衙门前,旁边还有两个土兵挑了两个担子。

  武松与几人寒暄两句,没有说石勇的姓名,只说是江湖上的朋友,接着就将两副担子上的东西拎到马鞍后,石勇立刻上前帮忙捆扎牢固。

  县衙众人见大几十斤的担子在两人手上轻飘飘地像纸盒子似的,啧舌的同时不再怀疑两人能否安全将东西送到京城。

  武松接过阳谷县的正式进贡文书、县衙开具的凭由及此次进贡的礼单,一番认真核对后,武松请陈师爷代为转告两位大人,武松保证完成此次押送任务。

  陈师爷自然不会拒绝。

  武松又与其他人告别,还特意在陈兴肩膀上拍了拍,让陈兴兴奋不已,狠狠在胸前捶了两下,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干。

  然后陈兴从袖中取出一个小荷包递给武松,说是众衙役委托他给武松带的五两程仪,因为大人今天要升堂,三班衙役都齐聚县衙大堂,无法出来送武松一程。

  这五两银子代表阳谷县的衙役人均出了四十文钱,相当于大部分人两天的收入,这里面包含了衙役土兵们对武松的敬仰感恩之情,武松推辞不过就收下了。

  [程仪:路费,古代上级、亲友要远门旅行,作为下级或亲友,送给他一笔钱在旅途中花销。]

  这时,衙门里响起了聚众鼓声,陈兴等人急忙向武松告辞,匆匆赶回县衙内,整个县衙上下除了两名守门的站班衙役外,所有属僚都必须赶回大堂接受点卯。

  看着众人匆忙而去的背影,武松突然有种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虽然他已经很努力了,但有些时候还是不能真正融入进去,就像这阳谷县衙与他现在的距离一样。看書溂

  石勇仿佛感觉到武松的落寞,劝慰道:“二郎,你又不会在这里待太久,何必如此感伤?只有东京这种巨城才是你施展身手的地方。”

  武松摇头道:“东京也不是我的归宿,我把你送到东京就会回返这里,到三月末我就会带兄嫂离开阳谷县,如果有时间我会去趟二龙山;如果没有时间,我就等送柴大官人去京城后再去二龙山。”

  石勇忍不住问:“哪里的二龙山?”

  二龙山在北方是个多见的地名,山东、山西、河南都有叫二龙山的地方,石勇是个地理通,听的有些糊涂。

  武松回身牵上马道:“青州二龙山!”

  石勇皱眉道:“青州我去过,二龙山只能算一座小山,头领叫金眼虎邓龙,以前是山上宝珠寺住持,不守清规戒律,率众僧徒养发还俗,收拢地痞贼子,聚众四五百人占据二龙山打家劫舍,剪径掳财。

  为防止官府捉拿,便凭高侍险,在二龙山筑寨自卫,山下设三关,关上尽摆擂木炮石,周围全布鹿砦。倒也搞得有声有色,但是名声不好,二郎不会想投奔那里去吧?”

  武松牵着马大步向西门走去:“石大哥真是小看我了,我只是看上那里的山寨,以及整个青州罢了。”

  石勇只觉身体一震,急忙牵马跟上:“二郎已经想好了,要从青州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吗?”

  “嗯,不过现在青州已经没落了,早就不是古代的‘青州’之地了。想要运作那里,需要大量的投入,所以辛苦石大哥在东京好好经营,一边帮我盯着朝廷的动向,一边积攒财物今后好支应青州用度。

  将来武松大事若成,必有石大哥一番富贵荣华。”

  石勇是第一个投效武松之人,虽然他没有惊世的才华,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在武松还寂寂无名之时,他就为了帮武松扬名不惜奔走江湖。

  现在武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准备大刀阔斧干事业的时候,石勇怎会放过这样帮助武松的机会?

  之前二人已经在彭家小院商议了近半个月,议题包括开设赌城的方法和步骤、谍报组织的建立、商业网络的铺设等等,现在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所以石勇误以为武松要在东京发展。

  现在武松说要从青州开始发展,而石勇刚好不久前路过青州,对那里比较了解。

  青州,是《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古九州之一,”海岱惟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土地为肥沃白壤。

  青州远离关中、河洛等中国传统政治中心,背靠大海,海运贸易便利,进可攻退可守,确实可做为根基之地。

  唐朝之前,无论是青州,还是青州兵都名扬天下,那里孕育出无数的豪杰志士,至今青州地区民风仍很彪悍,是难得的征兵之地。

  唯一无法让人满意的是二龙山有些偏远狭小,但武松既然看好那里,自有他的道理,石勇决定无条件支持武松的决定。

  二人不再多言,牵马出了阳谷县城,武松率先上马,打马向西而去。

  石勇回头深深看了一眼阳谷县城,可能此生都不会再来这里了,但这里值得石勇回忆,因为这里是武松和石勇梦想起航的地方!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