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253章 暗战试运营(十)

第253章 暗战试运营(十)

  武松见金诚都笑出了牙花子,也不禁笑道:“金医正今天心情不错呀?不过我劝你不要笑得这么假,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妓院前的大茶壶呢!”

  金诚笑道:“无妨无妨,都是敞开门做生意,谁也不比谁高贵到哪里去。只要药局生意好,你就算说我像老鸨我也认了。

  武都头,你看今天药局组织得如何?是不是更加有序高效了?估计今日一百个病人,到酉时也就看完了,这样兄弟们就不用像昨天那么累了。”

  武松在门前转了一圈,果然今日药局的接待能力,无论是效率还是感受度都比昨天提升了几个档次。

  “不错,基本有些做生意的架势了。不过金医正今天最好不要高兴得太早,我估计今天的客人绝不止流民营和乞丐窝两伙人,一定会有些不速之客。”

  金诚闻言立刻收住了笑容:“武都头的意思是今天会有人来药局捣乱?那能否再从衙门抽调几个人过来帮忙?到我这里有外差津贴发放。”

  武松摇头道:“如果只是单纯的捣乱,昨天就应该来了。等到今天才来的,恐怕不会来武的了,不过依然来者不善,你要有心理准备。”

  金诚闻言不禁心头大慌,不来武的,那就是来阴的。他突然想到了生药!不由惊出一身冷汗来。

  西门庆那伙子人都是做生药生意的,万一让这些人在药局开出去的生药上做了手脚,把病人吃伤、吃死了,那对药局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到时可不是药局认错赔钱的事情,也不是能否开业的事情,估计这里不少人都要吃官司的!

  想到这里金诚那还有心思和武松夸耀自己的功绩,匆匆跟武松道个别,就急忙跑回药局去布置加强安防及对每一位病人进行提示的工作去了。

  武松望着金诚匆匆而去的背影叹道:“唉,还是经历的事情太少了。不知道江湖险恶、鬼蜮伎俩极多,有时候不整出人命来依然能迫使药局关门!算了,先不提醒他了,先看看他随机应变的能力。”

  武松主意已定,也很快离开了药局,他要回衙门安排今天的工作,然后去知县官邸教授小公子每日的“习武”课程,顺便看看史知县今天是否会和他在家中“偶遇”一下。

  可惜武松在知县官邸待了大半个时辰,并没见到史知县和夫人,于是武松带着小公子在官邸的花园中做了一会儿游戏,把他逗得心情愉悦后,就告辞返回本岗工作去了。

  武松这边没有“偶遇”知县,但金诚这边却真地遭遇了“围攻”。

  说围攻一点都不夸张,巳正三刻,药局看门的衙役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进药局里通禀金诚:“医正,外面情况有些不对头!”

  金诚今日被武松提点后,心中一直惴惴不安,闻言急忙起身问:“外面出什么事了?有人来药局捣乱吗?”

  看门衙役苦笑道:“还没有人打上门来。不过药局附近来了不少读书人,我认得其中有几位是县学里的秀才。”

  金诚自身也是秀才出身,而且十六岁时就考中了秀才,当时也被县城百姓称为神童,可惜之后连续三次乡试都未能取中,对他打击很大。

  等他二十多岁时,人们提起他曾经的“神童”之名时大多都是讽刺挖苦,他自己的心气也泄了,所以才到县里谋了一份差事,后来逐步做到了户房典吏。

  所以金诚非常了解这些秀才,尤其是做了县学的生员后,不少人并不会当期就参加乡试,有人会在县学里学习四至七年才参加科举。

  因为时间跨度实在很长,所以科举考试的那些内容他们早就读烦了,之所以不肯退学,就是因为每月可以从县学里领些粮米。

  [宋代很注重国家文教工作,颁置学田作为地方学校的固定经费。但此时并没有形成廪生制度,廪生是明、清时代才有的制度。]

  他们因为有足够的时间用来挥霍,所以会把精力耗费到“实学”上去,强调崇实黜虚、经世致用,主张关切时代主要矛盾、回答时代主要问题,主张学术要有益治国理政,从而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说白了就是以生员模拟“参政议政”,做些他们认为扶危济困、伸张正义之事,但却往往脱离实际、不知所谓,对改善当地民生起不到任何作用。

  今天这些生员齐聚药局附近,绝对不会是巧合,一定是被什么人策动到这里来闹事的,想及此金诚不由一阵头大。

  金诚立刻吩咐守门衙役去通知各岗位高度戒备,用最热情的服务、最专业的技能对待每一名来看病的病人!至于他自己,则立刻出去应付这些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干的生员们。

  当然金诚心中不忘咒骂武松那张乌鸦嘴,真是说好的不灵,说坏的一定灵!

  等金诚赶到药局大门时,才发现门前的生员们已经聚集一处,大概来了二十多人,为首一人年逾四旬,中等个头,身穿赭色儒生服,正背对着药局大门向生员们训话。

  因为隔得远,也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不过金诚心中暗叫一声苦也,急忙快步走到那中年儒生身侧深深一躬道:“孔教授好,学生金诚给您见礼了。”

  宋代地方官学只有州(府、军、监)学和县学两级。其中县学学子设有定额,大县50人、中县40人、小县30人。各级学教官均称为教授,州学2人、县学1人。

  阳谷县的教授姓孔,乃是至圣孔家的旁支子弟,曾经考有举人功名,因为不喜官场风气,所以一直在阳谷县从事教育工作,严格来讲也算县衙的吏员之一。

  孔教授在阳谷县教书已有二十年时间历史,成为本县县学教授也超过十六年。本县经他辅导点拨考中举人和进士的学子足有数十位之多,更是培养了秀才数百人,乃是本地文人的精神领袖。

  金诚当年求学时就是授业于这位孔教授,所以在他面前,金诚只能自称学生。

  当年金诚放弃科举正途,转做衙门吏员后,孔教授曾三次登门苦劝他年纪尚轻,再用功三年,仍不能中举再放弃。但是金诚当时意志消沉,不愿意再蹉跎岁月,并没有听孔教授的劝告。

  不过金诚仍对孔教授敬爱有加,总觉得自己驳了孔教授的面子,愧对于他!所以平日里除了四时三节会上门拜访孔教授外,他在各种场合都尽量回避这位曾经的师父。

  孔教授此人对政务兴趣不大,一心只想安心教书,从不过问地方上的政务和民间纠纷,更强化了他独特的文人地位。看書喇

  可今日他却突然出现在太平惠民药局门口,还带着县学里的所有生员,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金诚知道今天是避无可避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孔教授听到金诚的声音侧过脸来,只见他生得方面大耳、形容消瘦,但脸上却有着一副刚正不阿的神情,他对金诚欠身回礼道:

  “原来是金医正呀,有劳您大驾亲迎,老夫真是不胜感激。”

  金诚此刻还能不明白孔教授是来兴师问罪的吗?于是更加小心翼翼道:“不知道老师今日带这么多师弟来咱们药局,想要做些什么呢?”

  孔教授眼睛向另一侧排队的流民扫了一眼道:“你这些师弟们,一天在县学内窝着,除了四书五经外,平日甚少有外出历练的机会。昨日听说本县的太平惠民药局试运营义诊,我觉得此事甚为重大,于是带他们来这里长长见识。

  你也知道,现在京师国子监中又增设了医科,你这些师弟中说不定将来也有人会改学医科,今日来药局长长见识,对他们将来仕途一定有所帮助,你不会不欢迎我们来参观吧?”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