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244章 暗战试运营(一)

第244章 暗战试运营(一)

  正月十二日清晨,辰正时牌刚过,阳谷县步兵都头武松就引着十余名衙役到了本县的太平惠民药局(筹),当面与金诚交接了四名站班皂吏和四名壮班民壮。

  这八人将在太平惠民药局整个试运营期间,负责药局的治安和秩序,同时承担部分药局搬搬抬抬的工作(工钱另计),这样可以有效弥补药局人手不足的局面。

  金诚只觉感激涕零,虽然他和武松做了各种预防措施,避免过度刺激西门庆,但是保不住西门庆还会派人来捣乱。现在武松亲自送来衙门的公差,并且要求他们听从金诚指挥,金诚立刻感觉安全了很多。

  不是说这八名公差武功有多厉害,可以抵挡西门庆手下穷凶极恶的打手团,而是这八人身着公服,代表的是县衙的权威和面子。

  一旦西门庆来明的,那就是是公然与官府作对,就算他背景再深厚也没用。如果来暗的,自有武松带人追查破案,到时候就各凭手段了!

  只要药局和回春堂之间的斗争变成商业上的竞争,少些刀光剑影,多些商战波澜,金诚就有信心背靠官府资源,将西门庆的生药生意压制甚至摧毁。

  金诚热情地招呼着八位公差,因为双方基本上都是熟人,所以客套几句,八人就已经安排好了排班顺序,每次两人站在药局门口维持秩序,其余六人在药局内布防布控或轮休,保证药局内外的安全。

  金诚想留武松在药局多坐会儿,武松指指跟他来的其他四名土兵道:“不了,我带他们去城南巡逻一番,顺便看看你的人能否搞定乞丐窝的那群乞丐。”

  金诚没想到武松对药局的事情如此上心,感激道:“多谢武都头,等药局顺利开业后,我去知县相公那里为你求个头功!”

  武松笑道:“头功肯定是你的,谁也抢不走。我之所以帮你,是看你的事情千头万绪,难免有疏漏之处,所以帮你查漏补缺一下。”

  金诚一听自己有疏漏,立刻脸色发白道:“哪里有疏漏之处?还请武都头指点?”

  “昨日,你安排两批人今日一早分别去城南城北宣讲药局开办宗旨及义诊活动,初衷和设想都是好的,但是你忘记了城南乞丐窝与城北流民营有着本质区别,这样安排城南去的人很难顺利完成任务。”

  金诚茫然道:“这有什么问题呢?我想不出来啊。”

  武松叹了口气道:“你这人才干突出,又肯苦干实干,还懂得团结下属,实在是不错的人才。但你的缺点同样明显,你家中条件优渥,甚少接触真正的底层民众,对他们的生活只是一知半解。

  你可知道乞丐从没有早起的习惯,一般要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因为那时候快到午饭点了,他们这时出来才能要上食物,而睡懒觉的目的就是捱过饥饿的上午。

  你让手下一大早去乞丐窝宣讲,哪有乞丐会理他们?如果他们不知进退、盛气凌人,扰了人家的清梦,挨顿打也很正常。”

  金诚傻了眼,半天才道:“这…这……,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那去城北那批人岂不也很危险?”

  武松摇头道:“我前面不是说了嘛,流民营和乞丐窝有着本质区别,两者看似十分相似,但是流民营的主要谋生手段是打零工、而非乞讨,他们会早起去人市上寻找机会给人干活,看看能不能解决当天的两餐,再带些钱粮回来。

  所以清晨去宣讲正合适,那些因为生病无法做工的人知道有义诊和免费药剂发放,能来的概率很高。因为只有治好了病,他们才有继续出卖力气的机会。

  城北你不用担心了,我派魏民带人去帮忙了,他协调这些事情很有一手,最多半个时辰你的第一批病人就来了,你这边做好准备就行了。”

  金诚连连点头称谢,但又不无怨气道:“既然都头昨晚就发现了问题,你为何不直接出言提醒,今天又来……”

  “又来当好人是吧?我可没那个闲工夫!你现在正处于积攒威望的时期,即便你昨天的安排有疏漏之处,我也不能当面给你指出来,否则将来谁还肯听你的安排。

  其实城南的事情并不难解决,你就当作是对属下的一次考验。我带人过去摆平此事也不是免费的,你得先付我三百文钱。”

  金诚最怕城南宣讲的事情变成一场闹剧,那将让他和药局成为全县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料,他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此刻一听武松能解决城南的危机,金诚哪还会在乎三百文钱?就是三十两他也愿意出!

  于是金诚立刻带着武松到了账房,让九儿给武松支两百文钱。

  九儿正在账房内抄写宣传单,见金诚带武松进来支钱,有些惊讶,但是她知道武松不会坑药局和自己,于是问:“医正,这三百文记在什么科目里?”

  金诚琢磨一下道:“城南乞丐窝宣讲费用三百文,列支到我名下即可。”

  九儿奇怪地看看武松,武松对九儿露出一个你放心的笑容,让九儿看着有些面红耳热,急忙取钥匙开了脚下的钱柜,从里面取出三串各一百文的制钱递给了金诚。

  接着九儿又取出账簿刷刷几笔将出入科目、事由、金额都记清楚后,递给金诚,金诚在支出人处签了名字,这才算完成药局支钱的手续。

  金诚郑重把两百文交给武松道:“武都头,今天之事就全拜托你了。”

  武松手腕一翻,三百文就进了他的袖筒里,抱拳道:“金医正请放心,此去必能办成此事。嫂嫂,我先忙去了,散班再来接你。”

  九儿轻嗯了一声,就继续开始抄写宣传单。

  所谓乞丐窝,原本是阳谷县城南门外一处灾年舍粥用的长棚,除了几根立柱和苫盖着茅草的顶盖外,并无墙壁。

  可不知从哪年开始,就有乞丐围绕这几根立柱和顶盖用破木板和自制土坯搭起来矮小的窝棚和挖出地窝子来,虽然简陋破旧,但是多少能挡风遮雨。

  随后每年都有新的乞丐加入这里,慢慢的这里就成了一片窝棚和地窝子混居的地区,因为里面住的几乎都是外府县甚至外省的乞丐,所以阳谷百姓称这里为乞丐窝。

  乞丐窝占地规模不大,但是里面住的乞丐却不少,具体有多少人,没人能说得清楚。

  跟随武松的土兵说里面连老少妇孺算上可能有八九百人,武松听得不由一阵心惊。

  “这些人可在本县的户籍上?”武松不禁问道。

  土兵笑了:“都头说笑了,这些乞丐大部分从南边和东边发水灾的地方逃难到这里,居无定所、家无恒财,如果不是前几任知县心善没有驱散他们,他们连这处容身之所都没有,想做我们阳谷县的子民可没那么简单。”

  这些土兵都是从阳谷县本乡本土的农家子弟中招募的,大多家世清白,只因家中丁口较多,无地耕种,才来县城里谋一份差事养家糊口。这些人的乡土意识很强,想让他们接受这些外乡人很难。

  武松当然没想让土兵接受这些乞丐,只是数百人聚集在城外小小的窝棚区万一发生疫情,数百人可能几天之内全部染疫死去,甚至可能危害到城中百姓。当然如果这里发生火灾,那会更加可怕。

  一想到乞丐窝有这么大的风险隐患,武松不由加快了步伐,想早一点看到真实的乞丐窝景象,也好有下一步的计划。

  武松加快了速度,其他人自然也得跟上,很快众人就到了南门,武松和看门的衙役打了个招呼,就直接出城去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