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239章 加班风波(一)

第239章 加班风波(一)

  武松见避无可避,只好咳嗽两声,准备发言。

  史知县一皱眉头道:“武都头什么时候学会华主簿的毛病了,说话前不咳嗽两声就不会说话吗?”

  武松苦笑道:“大人今天气不顺,都撒到我头上了,我真的冤枉呀!药局的事情跟我根本没啥关系,我是被金典吏拉来凑数的。”

  史知县见武松吃瘪讨饶的样子,心情好了很多,笑道:“知道跟你关系不大,但是你历来主意多,竟然能陪小金来,肯定是有想法的,说来本县听听,要是参谋得好,本县另有重奖!”

  武松立刻卖了史知县一个面子:“小人可不在乎什么奖不奖的,只要能为大人和阳谷百姓做些事情就心满意足了。”

  史知县没好气道:“知道你一心为民,快说你的法子。”

  “大人,药局开业确实刻不容缓。如果大人顾虑府衙那边的压力,我这有个变通的方法,不知可行不可行。

  太平惠民药局虽然在民间传闻已久,但是它毕竟是个新生事物,百姓对药局并不熟悉,也缺乏信任,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我建议在药局正式开业前,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营业……”

  史知县听到这里立刻抚掌叫好:“好主意!这样既能提前运营,又能对府衙那边有个交代!真是一举两得呀!武都头果然好智谋!来,具体说说怎么做?”

  “既然现在金医正这边已经准备完毕,那就不要耽误时间了,明天起先免费试运营三天,把人气先炒起来,接着再以半价试运营,等府衙的正印官到位了,我们再正式开业。那时人气积攒够了,大人还担心药局办不起来吗?”

  史知县听得颇为心动,他表面上虽然装得云淡风轻,但是药局毕竟是他在阳谷县的一项重要政绩,因此也承担了不小的风险和压力,不过他城府较深,平时表现得沉着淡定,不向外人显露罢了。

  武松此计高明之处就在于既保全了府衙的面子(没有正式开业),同时又利用免费和打折吸引民众关注和参与药局的试运营,有这个预热过程绝对比直接开业要好很多。

  “但是试运营的时间不能确定,这样药局一开始就要承担亏损的风险?”

  金诚也非常赞成试运营的提议,但他是药局的筹备负责人,如果这项活动让药局背上巨大的成本负担,他就会考虑否决这个方案。

  武松摇头道:“因为不是正式开业,所以我们不用做得大张旗鼓,不办开业仪式。只是发动所有人制作、分发宣传单即可,明天除了坐堂大夫、取药伙计和收银、账房外,其他人都去城中发放宣传单。看書溂

  因为免费时间短,等口碑发酵出去后,免费三天时间就差不多过去了,这三天肯定是亏损的,要有心理准备。

  接着就到了元夕节,我们跟着县里的社火再做一波宣传,接下来药局就可以半价试运营了。这个半价就由金兄来制定标准,只要不亏本就可以,我相信我们的半件绝对比回春堂的半价要低得多!”

  [元夕节:即元宵节,古代很重要的节日,一般有花灯和社火表演。原著中发生在元宵节的故事就不少。]

  武松所说的“半价试运营”,只是个噱头,这个半价乃是市价的半价,肯定远远高于成本价,可以把所有的宣传、人工费用都包住,谁叫西门庆药店里的药买得太贵呢?金诚可以定一个“合适”的半价,说不定还能小赚一笔。

  “方法可行、成本可控,本县觉得可以一试。不过那宣传单是什么东西?”

  武松就将后世销售用的宣传单页描述了一番,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折扣力度、营业时间等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述,一目了然。

  说完,武松问史知县的书童要来笔墨纸砚,现场写了一张范例。

  史知县和金诚看后都赞不绝口。

  武松谦虚道:“我就是打个小样,具体内容由金医正自行制定吧。另外建议咱们县的药局要设计一个专用的标记代表药局,就像著名工匠在自己做的器物上打上标记一样。

  以后药局开出去的方子或者卖出去的药瓶上都有一样的标志,久而久之就成了品牌,百姓一看就知道是咱们药局出去的东西,信任度会倍增。”

  金诚兴奋地直拍大腿:“武都头考虑的极为周到!这样等药局正式开业时,名气已经出去了,别人再想动摇我们的根基就没那么容易了。”

  武松又道:“也别高兴得太早,免费和折扣期间维持药局秩序是头等大事,我担心有人会假冒病人来砸场子,或者鼓动流民乞丐来挤兑药局。”

  史知县和金诚都不是处理这类问题的行家里手,立刻紧张起来,虚心向武松询问应对之法。

  “看西门庆之前所做所为,应该不是莽撞之人,派人直接来砸官办药局场子的事情估计不会做,但是要防着他下面那些愚蠢药商,那些人做事不计后果,不得不防!我建议每天从站班、壮班各抽四人维持药局秩序即可。

  防止挤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每天限制义诊数量,如每天只义诊一百人,上下午各五十人,义诊病人不发放成药,只发放配好的生药,义诊号的数量由金医正与许大夫、胡大夫商议后自行决定。

  想要看病,患者或或者直系亲属提前到药局排队领号登记,号发完了就挂出牌子,今日义诊名额已经发放完毕。所有病人凭发放的义诊号牌入药局看病,这样就不会出现大量目的不纯的客人冲击药局了。”

  史知县由衷赞叹道:“没想到武教头不但是文武全才,在经商一道上也颇有涉猎,真是百艺傍身、样样出众,让你留在县衙里真是委屈你了。”

  武松急忙谦虚道:“一个人命中有几分权势、几分财运都是上天注定的,所以武松只取自己应得的那份,不会奢望和追求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所以从来不觉得委屈。”

  史知县点头道:“说的好。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没想到武都头年纪轻轻就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就凭这份心态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现在正是你厚积薄发的时期,好好在本县干上两年,你将来成就一定在我之上。”

  武松对这种客套话并不放在心上,把剩下说话的机会都给了金诚,一直到二人离开知县官邸,武松都没再主动发过言,史知县和金诚也默契地没有再问武松的意见。

  从县衙官邸出来后,金诚就迫不及待地向武松辞行,准备回去布置明日试运营和上街宣传的事情。

  下午衙门散班后,武松赶到药局,才发现药局里所有会写字的人都在伏案,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叠纸张,正在奋笔疾书着,就连武松进来,都没人抬头看一眼。

  武松知道他们在抄宣传页,忍不住好奇看了一眼那宣传页。

  果然比武松上午随笔写画的那张小样要好看很多,内容更为准确精炼,尤其是代表太平惠民药局的那个logo标记设计得简单大方,即便以武松前世的眼光来看,这个设计也能拿到高分。

  武松指着一小叠已经画好logo标志的纸问:“这些药局办公用纸是活版印的吗?还挺精致?标志谁设计的?很不错,让然过目不忘、印象深刻”

  金诚没有搞特殊化,他也在低头抄写宣传单内容,闻言头也不回道:“活版?那是传说中的重器,我朝大部分府衙里都没有那种东西,阳谷县怎么可能有呢?

  就算有了活版也没有专门的工人负责,朝廷不会让小小的县衙掌握这么大的秘密。所以咱们药局制作宣传单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手抄。”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