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222章 阳谷英雄小聚义(七)

第222章 阳谷英雄小聚义(七)

  众人都望向武松,虽然众人来阳谷县聚会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根本原因还是他们认同武松的为人,看好武松未来的发展。

  他们这些人虽然算不得社会底层,但是距离权贵还很遥远,每个人都在付出努力,想要从自己原来的阶层中脱颖而出。但他们心中又有一份傲气,不愿意随便攀附某个贵人,希望能保持独立的人格。

  所以当武松这个与大家背景出身差不多,但为人正直、潜力不可限量的青年出现时,众人都会忍不住眼前一亮,愿意和他成为朋友。

  随着武松名气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所有人都觉得武松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他们不免想与武松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叫“提前投资”!

  有朝一日,武松飞黄腾达之时,他们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借武松之势成就自我,而不必担心被别人看做趋炎附势的小人。

  其实这么做就是掩耳盗铃,难道提前结交了权贵就不是攀附吗?可能这样做会让他们心里舒服一些吧。

  正因为如此,众人都很想知道武松未来的志向是什么?

  如果武松只想从阳谷县都头、县尉一路按部就班做上去,那大家可以做朋友,但不会有更深的交情;如果武松有想法、有能力一飞冲天,那做兄弟的互相扶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先帮武松成长起来,其他人才能借势跟上。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而武松今天见众人不约而同出现时,也在考虑他们为何要这样殷切地结交自己,此刻已经猜到了八九分原因!

  既然他们送上门来了,不接纳他们的善意岂不是太浪费了,而且武松知道这些人将来各有成就,都是不错的臂助,所以不可能让他们从身边溜走的。

  于是武松想了想道:“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的使命是不一样的。

  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为了传宗接代、延续传承,他们一代代重复父辈祖辈的生活方式,走着父祖曾经走过的路,干着父祖曾经干过的工作,最终泯然众人。

  而少数普通人则幸运一些,他们的父祖或师长在他们成长路上给他们指点方向,鼓励他们努力向上,将来好成为人上人。即使他们做不到,也会继续努力让再下面一辈人比自己过得更好些,一代代积累下来就可能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张清点头道:“我们都是第二种人!只为了活出个样子,给后人一个好一些家世,所以才会努力向上爬。”

  武松道:“不!还有第三类人。”

  武松说完停住了,环视了屋中众人,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眼睛,接着道:“他们可能出身贫寒、境遇不佳,但一出生或出现就带着某种使命,他们的使命是改变天下、改变世道!追求的是后代万世的追思和崇敬。

  如本朝大儒张横渠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般,所以他们需要比别人更努力、更积极,他们需要经历比别人更多的考验和磨难,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消亡在成长路上了,而最终成功的人都成了彪炳史册的人物,让中华万世后人铭记他们的名字!而我就想做这样的人!

  阳谷县只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处驿站,我不会在这里停留太久,但我需要这里的一段历练,当我能在这一县之地游刃有余时,我的目标可能就变成一州、一府、一路,甚至是这天下!

  但这条路太凶险、太艰难,不知道武松有没有机会和诸位兄弟一起走?”

  武松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将众人震慑住了。在场的每个人都不是普通人,虽然武功、才智各有高低,但他们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如张清,他并非想做一个内陆州府的厢军将领,可是他没有更好的晋升途径。

  此时的厢军很像地方政府所办的军事化管理的劳务输出公司,每年只有一两个月的军事训练时间,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外出租劳役。

  厢军为官府和达官贵人做大型工程,甚至耕种庄稼,给州府官员们赚取钱财,而厢军士卒则从劳役中获得养家糊口的钱。

  其实宋神宗之后,地方厢军的战斗力已经降到普通匪盗一个水平线上,甚至不如衙门捕班和壮班的战斗力强。厢军对内镇压下匪盗还能打打顺风仗,对外只能望风而逃。

  就说张清这个副戎马巡检,根本就不是朝廷的正式武官职衔,他能指挥多少人马,完全要看东昌府能招募多少厢军!厢军的给养、训练如何落实,张清一概不知,真要接手了这差事也是困难重重。

  但张清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他对自己的武功和带兵手段很有信心,只要给他一些时间和机会,他一定能成功剿灭几支山贼马匪。

  到时东昌府厢军的名气打出来,东昌知府自然会想办法给他弄来正式官阶。

  [原著中,所有官府一方出场的武将都有正式的职衔名,只有张清三人没有,所以推断三人并非禁军系统,所以有这个设定。]

  张清的志向是有朝一日成为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在浩瀚的北方战场上与辽人厮杀,收复燕云、扩土开疆,异姓封王!

  [宋神宗在临终前留下遗诏:“能复燕山者,虽异姓亦可封王。”]

  张清的两位副手龚旺、丁得孙同样有自己的想法。

  二人闯荡江湖多年,也碰壁失意了多年,最清楚没跟根脚的人在大宋朝的权贵眼中根本算不上人,只是奴婢、工具罢了。

  当日东昌府选拔时,张清劝说他们加入军中,二人也考虑了,缉拿青鸟使做到头不过是个吏员,而军中武将校尉皆有品级官阶,那才是一条正途。

  他二人的武功才智远逊于张清,跟随张清也有“提前投资”的意味。只求将来马上建功,一刀一枪为自己的后人搏一个将门出身。

  蔡福、蔡庆兄弟世代典狱出身,到了他俩这一代,已经算是十分辉煌了,情况比张清他们稍好,蔡福做到大名府两院押狱兼行刑刽子手,那可是实打实的正八品官阶。

  但是他们依然不开心,毕竟一个狱卒之名就让他们的后人比其他官员的孩子低一头,而且蔡福做到正八品典狱长基本上就到头了,绝没有可能升任提刑司或者调去天牢当典狱长。

  这些年兄弟二人商量过无数次,实在想不出该如何让蔡家更上一层楼,蔡家真地遭遇事业天花板了,也算一种“绝望”吧?

  只要蔡福在,蔡庆的成就就不可能超过哥哥,所以蔡庆也懒得努力,因为向上晋升的通道全部关闭了,再努力也没用,就只能找些轻松的事情来舒缓心情,所以博得了“一枝花”的美名。

  皇甫端并没有这五位已经踏入官场或军队朋友类似的烦恼,而且他有十成把握今年可以顺利出师,可他依然有自己的烦恼。

  在大宋朝,大夫是比较好的职业,但是兽医的地位却大大不如大夫。

  再加上这些年大宋的马匹日益减少,而耕牛又比较皮实不容易生病,其他猫狗鸡鸭生了病多半就被主人杀了吃肉了,哪有人肯花钱找兽医给那些牲畜家禽看病呢。

  所以皇甫端的烦恼不是如何出人头地、飞黄腾达,而是养活自己的问题,还有将他们这一脉兽医积攒数百年的经验传承下去!

  像这种不讨喜又不挣钱的行当,很多都消失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皇甫端答应过师父一定要把兽医行当发扬光大,说到就要做到!

  不过这几年,皇甫端越发看不到兽医行当的希望了。所以他这几年一直偷偷学习医人的医术,就是怕有一天凭兽医不能养活自己了,就改行当个大夫,先把温饱问题解决了。

  至于兽医行当的希望和未来,那只能等他有空闲时间再搞,只要不彻底放弃就算对得起师父的栽培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