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160章 最惨二代

第160章 最惨二代

  华主簿感慨的时候,武松已经将县衙内不当值的三班衙役和土兵召集一处,与众人进行一次正式见面。

  众人得知武松今日已经上卯到任,人人兴奋不已,他们中有一多半人还没见过这位传说中的打虎英雄。今日得见,果然身材伟岸、相貌不俗,气度从容、行事稳健,看着就是一条好汉。

  “各位兄弟,小弟武松今日初次上卯,能与各位前辈一同共事深感荣幸。

  小弟虽初入公门,但也知道这公门之中规矩大、是非多,今后还望诸位多多指点!小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及时提醒,小弟必及时改正。”

  经过景阳冈打虎和狮子桥两桩事情后,县衙所属衙役、土兵对武松是个个敬佩。在他们想象中,武松必然是个豪迈刚直、有些鲁莽的汉子,却没想到武松竟如此谦逊多礼,立刻给众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捕班班头代众人道:“武都头说的哪里话。虽说武都头上卯不久,但对弟兄们能以诚相待、为人宽厚、办事认真,因而深孚众望。从今日起,我们将追随武都头共同维护好阳谷县的大好局面。”

  武松并没有在第一次见面时就给众人训话,原本双方并无多少交情,此时要求太多、说教太多只会被众人嫌弃,还不如等某个合适时机时再好好教育众人一番,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后数日,武松白天了解县衙构成、县治区划,熟悉属下衙役和土兵,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仅三天武松就能将县衙里所有衙役、土兵的名字叫出来,而且分毫不差,人人都称之为能事,对武松则更为钦佩。

  晚上武松住在武大家中,因为不方便进出,则夜夜把自己关在屋中研读《宋刑统》,生活倒十分充实。

  到县衙第三日,武松正在办事房中烤火,却见到史知县亲自送一位年近五旬、衣着华贵的男子出三堂,态度颇为尊重,不禁好奇问站班班头,此人是谁?

  那站班班头从窗缝中看了一眼道:“回都头,提起此人也是赫赫有名,名为陈洪,乃是本地乡绅,以前当过县令,后来年事已高容养在家,现在是咱阳谷县的寻访老师,律例透手、笔杆如刀,先后为三届阳谷知县参谋机要。

  大人们遇到什么疑难之事总要找他商议,向他请教。”看書喇

  武松看陈洪年龄还不到五旬,已经辅佐过三届阳谷知县,就知道所谓容养不过是官场失意的代名词。不知道这陈洪得罪了什么人,在官场混不下去了,只能返回原籍,可能心有不甘又到本地县衙当了师爷,美其名曰寻访老师。

  不过武松并不点破,附和道:“看来这是一位老前辈,改日有机会要向他老人家请教一二。”

  这时一个长相还算清秀、但衣着破旧的青年书生推开了大办事房的门,嘴角和额角可以看到清晰的青淤痕迹。

  那青年书生一看武松也在大办事房中,楞了一下,赔了个笑脸,可能不知道武松是谁,就向屋中一名捕快招了招手,然后退了出去,小心翼翼把房门又关上了。

  那捕快一脸无奈地起身,对武松道:“武都头,小人去去就来。”

  武松让他去了,问另一名捕快:“这人是谁?”

  “这就是陈洪老爷的儿子,名叫陈兴。”

  “他为何这般狼狈的模样?”

  “陈洪膝下就这一个独子,历来管束严格,也颇有些文采,所以陈洪对他寄予了厚望。可惜去年首次参加乡试,却因发挥失常没有取中,让陈洪折了面子,也就不像以前管束那么严格了。

  前几月这陈兴结识了一些游手好闲之徒,非嫖即赌,拉了一堆债,债主时常登门催讨。那陈洪老头家教甚严,是个极要脸面之人,一气之下就把陈兴赶出了家门。扬言如不改邪归正还清债务,就不准回家。

  陈兴原本是个公子哥,既不会做生意又没有力气可卖,只能靠着三班衙役里的老人周济度日。”

  正说间,刚才出去的捕快已经回转回来。

  说话的捕快问:“这次又给了多少?”

  “三十文,又扔到井里了。”

  众人听了都是叹气。

  武松动了恻隐之心,也想认识结交陈兴之父陈洪,于是追出去叫住了陈兴。

  陈兴突然被武松叫住,心头一惊道:“武都头叫我?”

  武松嗯了一声,把他带回了办事房中。陈兴见武松长得高大,而且面色不善,还以为武松要教训于他,吓得腿脚有些发颤。

  武松一边烤火一边问:“方才听说令尊大人已将你逐出家门,不知你日后作何打算?”

  陈兴羞愧不语,一旁捕快催促他快说,他只是低头不语。

  武松又问:“你还想不想回家?”

  陈兴突然激动起来:“我,我岂有不想回家之理呀!真是家父有言在先,我如不幡然改过还清债务,就不准我回家,我如今负债累累,哪能还得清呢?”

  说罢陈兴就哭了起来。

  武松听到哭声不禁皱眉道:“共有多少债务?”

  “债务按实数也就四五十千文。”

  “那按虚数呢?”

  “按虚数,得四五百千文。”

  武松勃然大怒:“这借的什么债?放债之人绝非良善之徒,本朝早有律令,利钱不能超过本金一倍。不要紧,你这个债我来代你平。”

  武松此言一出口,不但陈兴讶然惊呼,其他捕快也纷纷给武松打着眼色,意思此事不能管。

  武松却没搭理他们:“但有一条,你往后一定要改邪归正,不要再辜负令尊对你的养育之恩。”

  陈兴又惊又喜,半天不知该如何回话,捕快们见事已如此,纷纷催陈兴快做保证。

  半晌陈兴才反应过来道:“武都头,我若再不改正,还能算个人吗?武都头,你真是我的重生父母,再世爹娘啊!”

  说完陈兴就要跪下给武松叩首。

  武松急忙扶住陈兴道:“陈兴,快快请起。”

  陈兴那小身板被武松一扶,还哪里跪得下去,武松又道:“不要这样讲,父母乃是至亲,其他人怎能相比?你先说说,你的债主有几个?都是些什么人?”

  陈兴就把债主说了,那四人都是西门大官人的门客,主要在城中帮闲,介绍手头紧的人去西门家的当铺借子钱,他们好收取行钱——即中介费或介绍费,高的行钱可收到利息的一半。

  当然这些中间人介绍借出去的钱,也得他们自己去讨要。

  “又是他家的门客。”武松不禁皱眉,来到这个世界后他根本不把西门庆放在眼里。

  但是随着在阳关县待的时间越久,越发现西门庆的能量比原著中还要大些,武松怀疑这是系统为他准备的宿命之敌,心中很是不爽。

  有人怕武松不知道西门庆的来历,急忙向武松介绍了西门庆的来历和身份。

  西门庆乃是狮子桥前,回春堂生药铺和春回当铺的东家,他家豢养了一大群门客、打手,为非作歹无所不为。西门庆仗着家中财势和他发妻家的关系,在阳谷县内无人敢管,就连知县相公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武松恍然道:“怪不得我这几日听阳谷县百姓说,阳谷县有两大害,冈上的猛虎,冈下的西门。”

  这次众衙役有些面面相觑,他们真没听过这种说法,不过这个说法比喻的十分恰当,众人纷纷点头认可。

  这个说法不久之后就流传出去了,成为阳谷县百姓街头巷尾的谈资,还有不少人诅咒,“冈上猛虎已经灭了,不知冈下的西门什么时候能亡”?

  既然非得与西门庆杠上,武松不介意先在舆论方面给西门庆制造些小麻烦。

  “陈兴,你今日叫那些债主带着债据到这里来,就说你要还钱。”

  陈兴一看武松准备在县衙里帮他解决此事,哪有不信之理,连连道谢就去找债主去了。

  众捕快都夸武松仗义疏财,真乃仁义之士也。

  武松微笑不语,心说想让我掏银子可没那么容易,但嘴上却说:“告诉兄弟们,一定要办事公道、为人秉正。我等身在公门,绝不可欺软怕硬,更不准欺压百姓,去干那伤天害理之事。”

  众人见武松能把此事拔到这种高度,简直与知县和主簿大人的行事风格有的一拼,只得笑脸相陪,谁也不敢提反对意见。

  其实对这些衙役来说,陈兴来借钱,他们不过是舍些小钱,却不用参与到陈兴的债务之中,这钱就算出得值得。

  因为此事件的双方当事人都不好惹,西门庆自不必说,家底殷实、门路广大,就连知县相公也不敢轻易插手他的子钱生意。

  同样,陈兴的父亲陈洪也不是省油灯,以他的家财可以轻易还清债务,但他迟迟不替儿子还钱,就是想逼着史知县出面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外人才不会认为他陈洪怕了西门庆。

  而史知县却沉得住气,日常隔几日就要和老师见一面,却从不提及此事,结果让个二代公子哥过得如此狼狈。

  本来只是一些钱财纠纷,后来成了双方置气的事件,所以此事始终得不到解决,外人更不愿意插手。

  只有武松这个新来的、正义感爆棚的都头才会想着出面为陈兴解决这个问题。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