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159章 阳谷官员

第159章 阳谷官员

  武松的毛笔字虽称不上顶尖书法,但是也有十来年的功底,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馆阁体。

  虽然后世书家对馆阁体评价很低,认为它是对文人才华、性情的一种无形束缚,缺乏书法的美学价值。但武松却喜欢它的工整、简洁、大气,认为她绝对是公文写作、告示书写的第一书法。

  要知大宋一朝在书法史上造诣很高,仅徽宗朝就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更有徽宗皇帝自创的瘦金体,也是名扬千古。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有争议,还有蔡襄、蔡卞之说]

  武松这种馆阁体如果放在朝堂之上,一定会被当世名家喷得体无完肤,但是放在县域、衙门之内那就是绝好的书法,尤其这种书法适合公文呈报和榜文告示之用,甚至刻字印书都是极为好看。

  史知县还未看告示内容,看到这字体就忍不住叫好!这种清晰易懂的字体,让不懂书法之人一眼望去就很亲切,真该在全县胥吏中进行推广。

  再看内容,史知县更是惊奇万分!

  武松的遣词造句竟不比那经年老吏差,语言更加精炼,也更加口语化。

  同样的榜文内容,武松只用了原文四分之三的字数就讲得清清楚楚,还着重点明此善举乃是知县相公为全县百姓健康福祉所做的重大贡献,希望全县百姓共同支持。

  史知县不待武松吹干告示上的墨迹,就挤开武松,从正面开始认真阅读这份告示,越读越觉写得好。

  他此时都有将武松由武官转为文官的想法,但是此时县衙里的典吏职务没有空缺,另外这些典吏的权力都没有都头的实权大,此时只得作罢。

  “武都头这份告示写得非常好,本县觉得你就算弃武从文,走科举之路说不定也能谋个好出身,有没有想过参加明年的武科举?万一得个状元,说不定就能飞黄腾达?”

  武松笑着摇头道:“沙场凶险,武松还有兄嫂要照顾,实在不想上战场。”

  史知县道:“既然武都头如此珍爱生命,为何又要上冈打虎?”

  “回大人,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眼见猛虎近在咫尺残害百姓,我若视若无睹则是不义之人。而战场厮杀,只要我不在军职,却不会有人指责于我。”

  史知县不得不承认武松说的有道理,最后指着告示问:“武都头这张告示可以直接当做正式公文张贴出去。只不知你这告示上,每列字迹从上到下逐渐缩小,每列均是如此,不似书写过程中力怯,难道是有意而为。”

  武松接过那张告示,将卷首举过头顶,卷尾与肩同齐,道:“大人此时再看,是不是通篇字体字迹一般大小了?”

  史知县不由瞪大双眼,确如武松所说,此刻看去上下字体一般大小,看的十分舒服。

  “武都头连这等细节都考虑到了,真是大大的人才呀!看来本县之前确实小看你了,以后还要多请武都头襄助于我。”

  原来古代官府告示为了防止污损撕毁,一般都会贴在比较高的地方,武松这样写正好让看告示之人能看到上下一般大小字体的告示,显得更加珍贵。

  武松急忙谦逊几句。

  史知县此时又来了公事,就让武松去寻下杨主簿,等史知县忙完再找武松叙话。

  武松辞了史知县又去县衙二堂外侧厢房的主簿廨去拜会本县华主簿。

  阳谷县的官员编制较少,原县尉职责由杨主簿兼任,所以武松与华主簿之间还有些工作需要交接。不过武松并不属于杨主簿直接管辖,他属于史知县的直接下属。

  所以严格来说,阳谷县只有两名朝廷官员,就是史知县和杨主簿。

  华主簿乃是一个年过四旬的清癯中年人,眼睛虽小却炯炯有神。武松前来拜见他时,他至少盯着武松看了七八个呼吸的时间,才请武松坐下。

  “武都头果然英武不凡,老夫那日堂上匆匆见了你一眼,就觉得都头并非常人。今日再见都头戎装在身,就知道当日所猜不错,武都头将来必是我朝一员猛将,此时名声功绩不显只是时机未到,飞黄腾达那是迟早的事情。”

  武松暗暗腹诽,这阳谷县的主官和佐贰官都喜欢吹捧下属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捧杀?武松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中招。

  于是武松也对华主簿进行了一番吹捧,总算这几日武松每晚都得回衙门里属于自己的办事房中睡觉,因而有机会和值班的衙役聊天,听到了不少县衙里的秘闻逸事,这会儿都可以用上了。

  华主簿也吃惊于武松商业互吹的功底,很快就不敢把武松当成职场初哥看待了。在华主簿看来,武松的出身应该有一些底蕴,否则不会有这样的见识和武功。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一直有“穷学文、富学武”的说法。

  古代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条件,想要出人头地仅能寄希望于读书,一旦金榜题名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古时读书的成本相对低些,两三代穷人勉强可供出一个读书人,那就有来了成功的希望,从而改变家庭的命运。

  而习武不同,练武绝对需要经济基础,武者饭量大要吃肉食,还要特殊中药调理,普通家庭如何能供应得起?练武功过程中还要对自身进行保护,添置各类行头,有武伴经常对练,比武切磋,才能练出功夫。

  另外想要成为真正厉害的武者,还要寻访聘任名师,礼金、奉养师父的费用都是不菲的开支。一身高明的武功,需要很多钱来支撑,家境差的人是练不好武功的。

  所以武松出场时虽然天生神力,但是战力值并不高,正因缺少名师所致。

  华主簿既然认定武松家世不凡,自然不会难为武松,像他这样没有科举正途出身的人一辈子都只能做个衙门的佐贰官,很难做到主官的位置上,还不如与人相安,图些实际利益得好。

  武松以后虽然会以都头职衔行县尉之实,但是做出成绩了,少不了华主簿的一份功劳,毕竟是他兼着县尉之职。

  华主簿大大方方将县衙的三班衙役及土兵情况给武松交了底,并将相关印信令牌交给了武松。

  武松急忙起身感谢,表示一定要把本县治安做好,不辜负知县和主簿大人的殷切希望。

  华主簿见武松态度诚恳、工作认真,不知出于什么想法,叫人取来厚厚一包裹书交给武松。

  “武都头,老夫虽知你文武双全,但你以都头之职行县尉之实,这律法不能不通,这是本县唯一一套《宋刑统》,望你在闲暇之余多多阅读,对你治理地方一定大有裨益。”

  武松大喜,他本就想深入了解宋朝的法律制度。但是像《宋刑统》这种书,民间百姓如何能接触的到,书斋、书店之中偶尔有卸任官员写的一些执法案例书籍,但那都是一鳞半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看書溂看書喇

  现在华主簿把县里的《宋刑统》借给武松看,既是对武松器重,也是对武松示好,有了这层关系,两人之后的合作将顺利很多。

  武松千恩万谢地抱着整套《宋刑统》走了,他好学上进的态度让华主簿十分欣赏,这个时代有几分武力的人,大多想在沙场建功,有几个肯研究律法的,没想到这个小小的都头竟然肯沉下心来认真学习,实在是异数。

  武松走后没多久,武松亲手所拟的公文告示就到了华主簿手中,原来是史知县交代下来,让县衙书办誊抄八份,分别张贴在阳谷县城四城内外显眼之处,以便快速推动太平惠民药局的筹建工作。

  “你说这文告是武都头所书?此话当真?”

  华主簿看到那告示的内容和书法后,简直难以置信,那经办的书办立刻道:“回主簿大人,是知县相公的师爷亲自吩咐的,千真万确!”

  华主簿缓缓坐回太师椅中,喃喃道:“妖孽呀妖孽,他既有这等文武本事,为何要屈居于本县?幸好刚才不曾得罪于他。”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