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152章 秉公自罚

第152章 秉公自罚

  陈桐再次望向武松,发现他脸上并没有愤怒和怄气的表情,那双虎目之中充满了真诚和鼓励之色,陈桐确认那是让他秉公执法的意思。

  “算了,死就死了,大不了不做这壮班班头了,乡下家中还有几十亩地,回家务农也饿不死的。”

  陈桐想到这里,牙一咬道:“根据《宋刑统》规定,百姓当街斗殴应处脊杖十下。如斗殴双方没有伤亡且自愿和解,可酌情减为五下,春回当铺方面没有申诉,视同和解,可按五杖执行。

  请问武都头是想在这狮子桥上执行,还是回县衙大堂执行。”

  《宋刑统》是宋代的基本法典。在刑罚制度上,《宋刑统》创制了“折杖法”,即用杖刑来代替《唐律疏义》中的笞、杖、徒、流等刑罚,使执行过程更为简单,警示效果更为突出。

  宋代刑法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属于相对宽松的刑法,其法治理念也是以警示劝导为主,而不以残酷的肉刑来震慑罪犯行为。这也是陈桐特意问武松执行地点的原因。

  至于陈桐说春回当铺方面无人申诉,那当然是包庇武松的意思,此时春回当铺的人肯定不敢出来说是武松把他们的人打伤了,只能忍着。

  武松想都没想道:“就在这狮子桥上执行吧,这里人多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效果!给你们一刻钟时间,你们去鸣锣召集百姓来此观刑。”

  陈桐手一抖道:“武都头,当众执行脊杖就已经起到惩戒效果了,没必要再鸣锣召集百姓围观了。你还没有正式上任,如果今日围观的百姓太多,此事传出去会对您的声誉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武松摇头道:“我个人声誉受到影响算什么,阳谷县衙的公信力丧失了那才是一场灾难。去吧,个人荣辱与一方平安孰轻孰重,你比我更清楚。刚好也让桥下那几家店铺的人看看,我们阳谷县三班刚正不阿的执法态度!”

  武松的深邃的目光望向狮子桥下的回春堂生药铺和春回当铺,思想却落在更远的时空中。

  武松突然觉得自己在阳谷县这三个月可能算不得浪费时间,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至少让他模糊的管理理念变得清晰起来,对将来成大事必有很大帮助。

  陈桐这时已经完全摒弃了之前对武松先入为主的印象。

  这武都头绝非糙汉,而是一个大智大勇之人,今后能在这样的人手下听差,是他陈桐的幸运。

  他立刻解下腰后悬挂的铜锣和腰间别着的鼓槌交给一名土兵,让他快速往回春堂生药铺方向敲锣聚集民众,又让其他三名土兵沿剩下三个方向沿街喊话去了。

  很快就有大批百姓听说新来的打虎英雄武都头在狮子桥头教训了春回当铺的“四瘟鬼”,人人都觉大快人心,不管忙或不忙,大家都向狮子桥边聚来,想看看武都头今天有什么话要跟大家讲。

  一刻钟的时间,狮子桥边竟然聚集了五六百城中百姓,将狮子桥两边围得水泄不通。

  时间到,陈桐也不再等还未回来的四名手下,在武松的授意下,走上狮子桥的最高点开始对百姓讲话。

  “阳谷县的父老乡亲们,本人陈桐,现在忝为阳谷县壮班班头,这里肯定有不少人认识我,知道我是个认死理、不讲情面之人。

  今日我当值巡街,在狮子桥遇到了两伙人斗殴,一边是春回当铺的‘四瘟鬼’,原谅我不记得他们的名字,只能说出他们的花名。”

  围观百姓发出轰然叫好声,有不怕事的青年大声道:“陈班头你没记错,‘四瘟鬼’就是他们的名字,我们不曾听说他们有别的名字。”

  人群中立刻爆发出更大的笑声,显然他们都对西门家有着很深的怨念。

  人群中有西门庆家的眼线,想要记住今天说话的每一个人,但桥四周人太多了,根本看不到是谁说的。

  陈桐依然保持满脸的严肃道:“可是斗殴另一方更加出名,相信大家就算没见过,也听过他的大名。那就是我们阳谷县的打虎英雄,本县都头武松!”

  众人闻言大哗!

  “陈班头这话有失偏颇!武教头教训‘四瘟鬼’,那叫执法,何来斗殴一说!”

  “对呀!一县都头如果都不敢管束他们,那我们普通老百姓只能逆来顺受了?”

  “陈班头,你不会收了西门家的钱了吧?”

  “……”

  一时之间群情激奋、人潮涌动,这架势就像陈桐如果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大家就要一拥而上把他揍一顿似的。

  陈桐也有些害怕镇不住场子,忍不住看了武松一眼。武松向他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陈桐清清嗓子,抬高声音道:“各位乡亲父老,请听我说完。我知道大家都很敬重武都头,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今日武都头乃是休沐期间,他走在街上跟诸位一样都是普通百姓。

  他今日见‘四瘟鬼’欺负卖梨的郓哥,本可用更加平和的手段制止他们,但是武都头却一时激愤忘记了今日他身份的不同,还和对方动起手来,就只能定性为当街斗殴。这种行为的动机虽然没错,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看書喇

  大家都称我们衙役为‘公人’!何为‘公人’?乃是公差在身、办事公平公正的意思。一旦我们交卸了差事,跟各位一样是平等的,并不存在公差和百姓的区别,身份不代表权力,更不是特权。”

  陈桐这番话太超前了,大部分百姓都听不明白陈桐要表达什么意思,只有一些读书人大致听明白了,其实也不算很明白。

  “陈班头的意思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陈桐急忙道:“就是这个意思?”

  “那陈班头是要打武都头板子吗?”又有人问。

  “是的,武都头愿意认罚。”陈桐坚定道。

  围观百姓都窃窃私语起来,不知道这陈桐和武都头究竟有多大的仇,竟然要当街责罚自己的直属上司。

  武松见陈桐无法把这件事情说清楚,于是他亲自走上了狮子桥顶。

  武松伟岸的身躯出现在桥顶,围观百姓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昨天武松游街时坐着凉轿,看不出他的身形是否伟岸。

  今天武松站在狮子桥顶,衬托着他身形更为高大、健壮。

  围观群众纷纷赞道:“似这等好汉才能打的猛虎!”

  武松向桥两边的百姓拱手道:“各位父老乡亲,武松惭愧!刚来本县第二天就在这么尴尬的情况下跟大家见面。今天我在休沐期间,并没有执法权。此事我虽出于义愤,但不该出手打人,实际已经触犯了大宋法律。

  我今天甘愿当众受罚,就是想告诉诸位父老乡亲。只要我武松在阳谷一天,阳谷县的三班衙役和戎行土兵都会秉公执法,绝不会出现勾结匪类、欺压良善、徇私舞弊的现象。

  凡是出现任何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况,大家都可以直接找我投诉,我们一定严惩不贷,我武松有信心将阳谷县执法系统打造成一支公平正义、为民服务的队伍,为阳谷百姓的平安幸福保驾护航!”

  武松的话至少有一半人听明白了,人群中再次爆发出热烈的呼声,不明白武松意思的人在互相询问后也大致明白了。

  很多人活到了五六十岁,第一次听说一县的都头因为在休沐期间打了欺压良善百姓的恶徒,需要接受惩罚!

  听说武都头这么做,就是为了警示其他公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滥用职权。

  不少人心中都在嘀咕,这样的好官怎么让阳谷县轮上了,一百年也出不了一个呀。

  武松道:“希望我今日受罚,能让阳谷县的公人们更加自律,也希望能让阳谷县的百姓更加安居乐业!陈桐,行刑!”

  武松说完,一把拉开胸前的衣服,将上衣褪至腰间,将整个上半身露了出来,他一身棱角分明的肌肉来,引得围观群众一阵尖叫,尤其是那些大婶子、小媳妇叫嚷的最为大声。

  武松双膝着地,真挺挺地跪在狮子桥上,就像一尊雕像般矗立在寒风中,一动不动。

  此刻,武松虽然身子矮下去了半截,但是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却高大了很多。

  围观群众好像悟到了些武松今日坚持的理由,逐渐人群的嘈杂消失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陈桐手中的哨棒和武松厚实、宽阔的背肌上。

  武竹和郓哥两个年纪相仿的半大孩子,此刻已经哭得泪流满面,却不敢发出半点声音,生怕破坏了现场的气氛。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