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131章 燕青的承诺

第131章 燕青的承诺

  武松摸摸鼻子讪笑道:“周侗老前辈乃是家师。”

  不得不说武松现在脸皮也厚了,不再强调自己只是周侗的不记名弟子了,换了如今这种说法,依然不算说谎,但是效果立刻就不一样了。

  周侗是什么人?乃是大宋朝公认的当世第一高手!再加上河北第一的卢俊义亲自为武松站台,谁还敢怀疑武松的师承有假。

  张清等四人急忙向武松躬身抱拳。

  皇甫端更是略带点抱怨的语气道:“武兄弟既有如此显赫的师门为何不直接告知我等,还如此大费周章。就算兄弟不想说,只需一句卢员外正在此地,我等肯定要倒履相迎、奉为上宾。

  你看这事现在弄的,我们连个礼物都没带就来见卢员外,真是不应该。武兄弟,你真不够朋友!”

  皇甫端能以一名兽医成为梁山排名五十七位的好汉,后来又被徽宗看中,留在宫中任职,岂能没有些本事?

  除了一身相马医马的本事外,他超高的情商也是重要原因,刚才这段话讲得滴水不漏,就连卢俊义都忍不住多看了皇甫端两眼,这人要是请回家中做个外联总管,一定让卢家的人脉更广。

  武松笑道:“我觉得不看身份背景交到的朋友才是真正的好朋友,靠师承和出身与人结交怎知对方是否真心?今天一试,四位果然有资格做我武松的好兄弟。”

  这番话把张清四人说得心花怒放,这位武贤弟说话做事果然不凡,江湖地位如此之高却肯折节下交他们,他们怎会拒绝这样的好事,从这一刻起真心将武松当做好朋友了。

  叮叮叮叮的系统提示音连响四声,武松与张清四人的亲密度瞬间到达相知程度(40%),尤其是皇甫端已经顶到49%,相信很快就突破到亲近程度。

  张清又为卢俊义介绍了龚旺、丁得孙和皇甫端三人,武松则把燕青、武竹和彭家五虎也介绍给众人。

  除了武竹和彭家五虎,剩下人都是江湖上小有名气之人,今天难得聚集一堂,自是十分高兴。

  觥筹交错间,大家迅速熟络起来,今天酒宴的焦点当然是卢俊义,其次是武松,一个隐隐是周侗之下大宋第二高手,另一个则是今天请客的主人。

  众人的话题主要围绕江湖轶事、游历见闻,聊得很是开心。

  皇甫端突然提到最近辽国的走私马匹几乎全被边境辽军扣了下来,导致中原已经缺马半月有余的事情。

  此时因为北宋丢失了西北、华北和漠南的养马地,再加朝廷奇葩的马政,导致每年大宋境内的新生马匹总量不足九万匹[北宋初年每年自育马匹可达三十五万匹],其中大部分还不是战马。

  九万匹看似不小,可要跟人口总量相比那简直微乎其微。根据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大宋人口统计表明,当时宋朝共有20882258户、46734784口。

  也就是说,大宋自己繁育的马匹合每520人拥有一匹马,还不是战马。而此时大宋的禁军数量达到六十七万人(号称八十万),合七人拥有一匹马。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发展起骑兵来,所以大宋军队作战只能以步兵、弓箭、器械为主。这也是水泊梁山中,马军将领的地位普遍高于步兵将领的主要原因。

  此时大宋的战马主要靠进口和走私,进口主力是青塘马(即吐蕃马),走私的则是辽马和河套马(西夏),华北地区民间富户家的好马绝大多数都是走私来的辽马。

  像武松、武竹和燕青所骑就是辽马,彭家五虎所骑就是驽马(民间养的拉车马),卢俊义的回鹘马走私数量太少,可以忽略不计。

  大宋历来对从辽国走私马匹的事情采取一种纵容态度,除了克以重税外,并不实际打击这种走私行为,因为牵扯政治、军事和民用的方方面面,没有那届宋朝政府敢于下狠手整治马匹走私的事情。

  辽国对马匹走私同样采用纵容态度,只要不是种马,卖到宋朝赚取大量的白银、铜钱,也是辽国朝堂喜闻乐见的事情。

  这种默契却在今年秋冬时被打破了,辽国突然开始严禁走私马匹,那只能是一个原因,辽国有大仗要打。

  宋徽宗曾因此忧虑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想放弃明春的征夏之战,后来传来辽东女真人反叛的消息后,徽宗和手下重臣弹冠相庆了三日。

  从而更加积极地备战明春的征夏之战,徽宗想趁辽国腾不出手时,狠狠教训一下已经开始衰落的西夏党项人。

  这是禁制走私辽马后,朝廷方面的影响。

  到了民间这种影响就是另外一番景象,辽马无法走私进来,导致华北、中原地区的骡马价格飞涨,运输成本增加,商品价格也随之增长,民间一片慌乱景象。

  卢俊义听了这个消息后皱眉不已,他的生意大多是行商采购、集中转运的模式,对成本控制极为关注,因为家中所备马匹较多,暂时还没感觉到马匹短缺的威胁,但是长期预测并不乐观。

  皇甫端说的这个消息对卢俊义极为重要,令他不得不考虑将来商业格局的变化,也越发坚定了他商业转型的想法。

  依托土地、深耕当地市场,像柴家那样做百年世家,才是真正的存续之道。

  此刻卢俊义不由感激武松今天请来这么一位喜欢讨论时政的客人,就这一番见识就能给别人莫大的帮助。

  其实武松此时也很震惊,没想到宋朝的商业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无论朝野对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这么高,深刻影响到军事和经济安全的方方面面,怪不得总是富而不强,包括后来的南宋也是同样的道理。

  武松不禁想到,如果他在大宋建立一方势力,是不是会碰到这么多困难?

  看来建立一方势力绝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事业,要不然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格局势力就那样消亡了。因为需要一群有才华的人才能管理好一个势力、一个国家。

  像梁山占据八百里水泊、百多员战将俊才,数万将士,却始终无法解决给养自足的问题,这也是宋江、吴用等人最终向朝廷妥协,愿意招安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及此,武松不禁感叹人才太少,自己认识人才更少,如果没有足够的伙伴和属下,别说“固金瓯启盛世”了,就是生存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

  时不我待!武松暗暗下定决心,赚钱储粮、建立据点、招揽人才哪一件都不能缓。在武松看来,梁山的天命之路就是一条自我毁灭之路。

  酒宴上像武松这种忧患意识强的人不多,多数人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喝凉水”的想法,所以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大多数人都兴奋起来,推杯换盏,劝酒划拳,好不开心。

  武松感到一阵莫名气闷,于是推说如厕离开了雅间,出去后才发现福禄楼此时已经爆满,看来感觉不到末世来临的人占绝大多数,相对富庶的大宋子民更喜欢醉生梦死的生活。

  武松放完水,却不想回雅间,在福禄楼前抬头望月。

  今天是十二月十七日,天上的月亮几乎是一轮满月,武松却盯着那一丝缺角发呆。

  “二哥,为何不快?”

  武松听到燕青的声音,没有侧头去看,借着五分酒性道:“因为大宋的气术快亡了,我不忍看黎民百姓受苦!”

  燕青闻言差点将手中的酒杯捏碎了,但他很快稳住了心态,继续道:“二哥因此才四处结交江湖好汉、奇人异士?”

  燕青是水浒众好汉中最为特殊的一个,所以有些话武松敢在他面前说。

  “是的,我想凭自己微薄之力,拯救天下苍生百姓,可惜我势单力孤,我需要更多的帮手。”

  “二哥和我少年时的一位朋友很像。他兵法、武艺、谋略样样精通,琴棋书画无所不晓,精通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各国语文,端的是文武全才,最难得他还深晓天下地理。

  他也曾预言大宋气数已尽,二十年内必然亡国。但他和二哥有一处不同,二哥身体力行探索拯救万民的法子,而他却选择了避世,携母隐居山野,一晃已经数年不见了。”

  武松淡淡道:“许贯忠的大名,我曾听过。我此时实力不够,若一日我先建立一片人间桃源,到时劳烦小乙帮我请这位先生出山,共建天下大同盛世。”

  燕青手下一紧,终于将手中的薄瓷杯子捏碎了,手瞬间被割破了。

  武松从袖中抽出一块干净手帕递给燕青道:“小乙不要慌张,我既非神人,也非鬼怪,只是被这天命选中拯救千万大宋生灵的倒霉人,不知你是否肯帮我。”

  燕青深吸一口气道:“二哥既是天命之人,能否告诉我,我将来的天命在哪里?”

  武松上下打量了一番燕青道:“携美退隐江湖,做一个逍遥富家翁。”

  “哈哈哈,若是二哥将来能让我如此离开,我会尽全力帮助二哥。不过前提是你要先有一块属于你自己的势力,并且以国士待我!”

  燕青一阵狂笑后,表情严肃地看着武松。

  武松回望燕青道:“一言为定!不会让你等太久!”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