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76章 东线探路

第76章 东线探路

  “英叔倾向于东线?”

  “是的,庄主。”

  大管家表达完自己意思后,就不再多言,最终的决定还应该由柴进来做。

  柴进思索片刻道:“反正离入京还有半年时间,我们不妨兵分两路把东西两线的路况全部摸清,以后入京时可根据当时情况随时切换前进路线。”

  柴进这样安排并非无事找事,实际上沧州至汴梁的东、西两条线路虽环境略有差异,但都属于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流域范围内,属于广义的“黄泛区”,以往柴家入京都是一、二月间,几乎不会因水患影响路程。

  而朝廷这次要求柴家六月六日前到达东京汴梁进行校验,那就意味着柴进四月末五月初才能出发,那时正是黄河夏汛来临的时间,谁也不能保证东线就一定不会遭遇水患,所以掌握路况是柴家安全入京的重要保障。

  众人纷纷赞同柴进的想法,柴进满意地下令:“马上冬至了,事不宜迟。武教头和柴杰带五名新来的丙舍宾客走东线,洪教头和柴豪同样带五名新来的丙舍宾客走西线,到达东京后即刻返回。

  你们一路上要留意险要关隘、山岗、路口、渡口等,以及沿途的匪盗聚集情况,绘制好地图,回来报我。此去要快马加鞭,路上不要耽搁,我可不希望诸位过年时还在路上奔忙,那就真是我的罪过了。

  诸位辛苦这一趟,回来柴某必有重谢!明日出发,今日我就不设宴为诸位送行了,等两路人马都回来了,我再设宴款待诸位。”

  众人轰然允诺,各自做出行准备去了,柴进又把武松和柴杰单独留下。

  “武教头、小杰,我个人倾向于东线,但心中始终对大名府去年失陷生辰纲一事有些顾虑,你们此去大名府务必要查问清楚去年此事件的始末,好让我有个清醒的判断。”

  武松二人表示一定不辱使命。

  柴进十分满意,从背后橱柜中取出一个木匣,又从木匣中取出一个信封,郑重交到柴杰手中。

  柴杰一脸不解地拆开信封,从里面抽出一张三色绘制的纸张,上面花纹图案极其复杂,武松只认得上纸张中间“一万贯”的字样,不由惊呼:“这就是‘钱引’吗?民间商户不是已经不认这东西了吗?”

  “钱引”,也称“交子”,在北宋也算稀罕玩意,武松前世和今生都没有见过。

  “交子”出现在在北宋初年,由于四川地区铜钱与铁钱混用不便于携带(铁钱尤其重,1000个大钱重25斤,不便于商品交易),所以四川部分商人自行发行了纸质代币,后来官府介入规范经营(规定准备金为28%)了一段时间。

  后来因发起商户为获取更大利益,偷偷超发导致交子信用崩溃,变为废纸,1105年四川遂停止发行“交子”。“交子”的流通范围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把“交子务”改为“钱引务”,改称“交子”为“钱引”。不久,河、湟的军费全仰发行纸币来解决,发行额高达2655余万贯。

  由于钱引严重超发,致使其严重贬值,一般贬值3/4,有些地区贬值90%,引起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很多地方商户根本不认钱引。

  柴进摇头道:“这不是官方的‘钱引’,而是河北、山东十六家豪门大户抱团发行的‘新交子’,仅供大宗货物往来,沧州与大名府的世家互相在对方那里存有一大笔钱,可以一次性支取万贯财物。

  你们带上这张新交子,就省去携带大量金银的麻烦,可以在大名府购买玻璃珍品了。此物外人捡去不懂得辨别之法和接头切口也没有用,但丢失了终究是麻烦,所以你们两个务必妥善保护好它。”

  这可是万贯家财呀,柴杰和武松都不敢马虎,两人肃然领命,保证不会出现问题。

  出了柴进的书院,武松说东庄还有些事情要办,跟柴杰约好第二日辰正时牌出发,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武松出了主庄,立刻打马返回东庄,第一时间找到柴会,两人关门密谈了半个时辰,武松带着个红匣子离开了。

  接着武松去铁器坊找到柴竹,告诉自己受命要去趟东京,柴竹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要去收拾行李陪武松一同前去。

  武松忙道:“三郎,此去路途遥远,往返两千多里,路上大概要走三十天。你骑术不精,跟去也是受罪,还是留在家中尽快把蒸馏皿完成了。

  一旦完成立刻让李小二帮忙运出庄去,藏在李小二夫妇在庄外租的房子里。此事最好别让柴会知道,如果他发现了,你就说不知道这东西的名字和用法,把事情都推到我身上。”

  接着武松又交代武竹平日吃饱穿暖,抽空誊抄《林家秘籍》,好好修炼武艺等一堆琐碎事情,啰嗦了半天才离开,。

  武松回馆舍收拾了两套换洗衣服,带了二十两银锭和一些碎银就赶回了主庄。

  主庄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武松准时与柴杰等人在庄前汇合了。

  武松到时,柴杰一行六人早已在庄门前等候。

  柴杰远远看见武松的坐骑还是他之前为武松挑选的那匹西域高头大马,忍不住露出了笑容。随着武松在柴家地位的日益提升,他早可以换一匹更好的马,但武松这人念旧,亦或是不喜欢搞特殊化,所以一直未曾换马。

  武松笑着跟柴杰打招呼:“三管家来得真早,这几位新来的兄弟我还没见过。先做个自我介绍,鄙人武松,乃是柴庄的教头,以后还请几位兄弟多多支持。看几位的身形、相貌都有些相似,莫非你们是兄弟。”

  那五人都属于矮壮型的汉子,选的马也是中等肩高的。在武松出场后,立刻被武松的身高加马的高度完全压制住,五人心中竟有些怯场,以为武松是个霸道型的教头,没想到他为人热情,还观察入微,一眼就看出了几人的关系。

  为首一个最为矮壮也年纪最大的汉子立刻抱拳道:“武教头好,我等自来柴庄后就久闻您的大名,可惜未能与您见上一面,今日一见方知名不虚传,武教头绝对是位英雄豪侠。

  我等兄弟五人都姓彭,乃是晋阳人氏,虽不是一奶同胞,但都是同宗同族,在江湖上也小有名号,被称做‘彭家五虎’,教头可以叫我们彭大、彭二、彭三、彭四、彭五。”

  “彭家五虎断门刀?!”武松脱口而出,喜欢老牌武侠小说的他对这个御用的龙套名字简直是耳熟能详。

  为首的彭大一愣道:“武教头,我只听人称我们为彭家五虎,没听过‘断门刀’的说法,不知‘断门’是何意思?”

  武松讪笑道:“我看五位都带着刀,想起以前听江湖上的朋友说起过你们的名号。断门乃是川中方言,大概意思是说贵兄弟亲如手足,一旦和对手结仇,就非要决一生死的意思。”

  彭大听后拍腿叫好道:“这个名字霸气,甚合我兄弟风格,多谢武教头赐名,以后我们就叫‘彭家五虎断门刀’。我看武教头也带着刀,莫非您主修刀法,那以后还要请教头多多指点。”

  武松干笑道:“嗯嗯,我也觉得这个名号霸气,赐名不敢,相信日后五位的大名一定能传遍江湖。刀法也不敢说指点,以后互相切磋、互相进步吧。”

  彭家五虎听得十分开心,没想到这武教头为人如此和蔼可亲、谦逊有礼,真是个难得的上司,以后一定要抱定他的大腿,于是五人齐齐向武松抱拳称谢。

  柴杰在一旁看得吃惊不已。武松只用了寥寥几句话,就将彭家五虎折服收于麾下,这等交际手段令柴杰钦佩不已,简直不输给庄主,看来这一路上要多和武教头亲近亲近,对自己在柴家发展一定大有裨益。

  武松又跟众人客套了几句,才知道洪彦带着人在两刻前就离开了柴庄,看来武松给他带来的竞争压力很大,他不得不用勤奋来稳固自己在柴家的地位。

  武松笑着上马道:“兄弟们,我们要在路上走三十天呢,一路上说话的机会还多着呢,就不在这里耽误了。我们走,目标东京!出发!”

  众人轰然应诺:

  “目标东京!出发!”

  [注:可能有读者会疑惑,周侗往返汴梁与沧州只需七天,为何武松等人往返需要三十天,而柴进单趟进京竟需走二十多天?

  其实这些都正常,古代路况肯定不如现在,这是先决条件,所以速度没法跟现在的公路汽车比较,中间还要考虑渡河等问题,也会耽误时间。

  周侗往返路上借用了军方驿马,每隔三十里设置一个驿站,到站换马,这样可以保持马速,一天平均三百多里,大约160公里左右,只是人累些(周侗武功高强),马不会出现问题。

  而武松等人则是单人单马,马是精贵的动物,驼人时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0-50公里,但实际上一次跑完50公里,马就废了,跑死都有可能,即使不死也要掉膘,至少休养半个月才能恢复。

  所以连续骑马前行,一般每天不会超过一百二十里,时速控制在每小时10-20公里慢跑,这还需要骑好马,显然武松这批人的马绝对不是顶级的,如果连续出行时间很长,就要相应降低每天的路程,以七八十里为宜。

  要考虑路上吃喝拉撒和休息,晚上没路灯等因素,实际每天在路上的时间不多。

  而柴进出行,就不止马队了,还需要有车队运送财宝、食物、帐篷行李等,古代车辆质量一般,而且是木轮,速度有多快,大家可想而知,比步行快不了多少,大家可以看影视剧中,大部分时候车夫还需要下来步行牵着马车走。

  有人估计还得杠,那还不如步行呢!好吧,让你每天走八十里,大概计步6万步左右,天天如此,我估计一般人都得废掉,一天一个马拉松,天天不休息吗?

  所以每天3万步比较合理,每天四十里至五十里就很不错了,要知道古代的草鞋麻鞋和土路可以让你痛不欲生。]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