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58章 穷人创业难

第58章 穷人创业难

  东庄是沧州柴家在城东的一处庄园,虽然田亩数量没有主庄和西庄的多,但这里树木成荫、花木繁盛,出产的蔬菜瓜果、池鱼塘虾品质极佳,所以一到夏秋季节柴大官人就喜欢来东庄住上一段时间,所以东庄又称做柴家的“夏庄”。

  东庄庄头原是柴家的一位远亲,擅于修整庭院,还做的一手美食,每年都能让柴大官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所以十来年,他在东庄的地位一向稳固。

  虽然柴大官人也曾耳闻东庄庄头纵容妻弟鱼肉乡里、欺压百姓,但始终没人敢到柴大官人面前当面举报郎舅二人,所以大官人也就没有深究此事。

  可惜“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上个月月初,柴大官人在东庄追查家中大管事集体贪墨一事,东庄庄头机关算尽,却没有看清形势,最终黯然离场,听说被发配去柴家的一处矿山挖矿去了。

  新来的庄头是个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名叫柴会。原本是主庄的一位管事,但他的“柴”姓乃是赐姓,并非柴家亲戚,说白了就是柴家的一个高级仆役,不知道怎么得到了大官人的信任,这次清洗后就成功上位。

  东庄上下连带家眷有一千八百多人,这么大一处庄园骤然让个年轻人来管,自然有人不爽、不服,尤其是一些跟老庄头有关联,习惯了吃香喝辣的人更是为老庄头不忿,都想给柴会一点颜色看看。

  柴会的能力毋庸置疑,他明白一朝得势之时,可能正是人生走下坡路的开始。所以他到东庄后,不敢有半分懈怠,积极整顿庄务、清点账目,力争早日将东庄导上正轨。

  首先柴会带人彻底梳理了东庄的实有田亩数量。

  没想到这是一笔烂账,东庄的地契汇册上记录实有良田一万两千多亩,但实际勘测之后,还能耕种的田地不足八千亩,侵占、撂荒、水淹、卤碱、划界不清、私自转售,各种各样的流失原因都有。

  于是柴会将东庄的护院、家丁全部召集起来,在他自己的庄头院子里摆了一顿酒宴。不知是他许了什么好处,还是用了什么手段,这三十多人竟然一夜之间全部归顺于他,随后一场略带血腥的整顿开始了。

  凡是侵占了柴家田亩的人家,不管是柴家自己的庄客还是外面的农户,全部被人暴揍一顿或当面威胁,限期他们离开侵占的田地。

  挨了打的人心中不服,有向柴大官人告状的,也有去沧州府告状的,但无一人能告赢。毕竟这些人理亏,最终没人敢死硬到底,让出了侵占的田地。

  这一波强势操作之后,想要反抗、反制新庄头的人立刻偃旗息鼓,老实起来。明知斗不过别人,还要往上冲,农村人也没这么傻呀。

  柴会又将撂荒、自然灾害减产的田亩又重新分配给各家,给予一定的补贴,要求他们重新开荒种地。

  农民最朴实了,只要有人肯出钱整地,在能力允许范围内多种几亩地谁也不会推辞,纷纷认下了分到名下的田亩,平均每户多出九亩地,累积挽回耕地三千多亩。

  就这样,东庄明年预计可恢复耕地一万零九百亩,虽然重新开荒的新地产量不如熟田高,但新增三成半的土地至少能让东庄的粮食增产两成,这对完成柴进下达的明年增收三成的目标极有帮助。

  接着柴会将原东庄庄头嚣张的小舅子送去沧州府法办,判了个流配两千里,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回来了,他家的家产全部抄没充公,其中大部分用来补贴开荒。

  柴会又为被庄头小舅子霸占的良家妇女六人分别找了外地的婆家,每家送了四十贯的嫁妆钱,让以往受尽欺压的东庄庄客有了扬眉吐气、大仇得报的感觉,一举赢得了东庄庄客和佃农的信任和支持。

  接下来柴会扩建铁器坊、菜园、鸡鸭舍,开办织坊、鞋坊、木工坊的事情就顺利了很多。

  另外柴会还听从武松的建议购买了一批猪苗和断奶的牛羊幼崽寄养在劳力多的庄客家中,等猪羊牛长成之后比照市价的五成进行回收,让东庄一举多出了了两百多个养殖户。

  而家中缺少壮劳力的家庭则在庭院中、地垄上种些白芷、丹参、红花、地黄、白术等药材,柴会亲自与沧州的一家生药铺洽谈了来年的收购意向,当然这家生药铺也是柴家的,因而东庄的药材不缺销路。

  这一番大整顿后,东庄士气为之一振,上下民心凝聚一体,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柴会终于赢得了东庄庄众的衷心拥护。

  武松到东庄组织冬训,既是武松自己要求的,也少不了柴会的诚恳邀请。

  武松今日到达东庄时,柴会已带着几个东庄的小管事在门前恭候多时,一见到武松就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武教头,您可来了,我这些天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你了。”

  武松揶揄道:“听说会庄头在东庄干得风生水起、脚不沾地,哪有时间想起我这个小小的教头来呢?”

  “哈哈,武教头不要说笑了,您现在的名声在柴家可是如雷贯耳,谁敢不把您当回事。对了,您答应我的家具样式快给我,木工坊开业半个月了,打的老式家具连庄内的庄客都看不上,三个师傅气得好几天没吃饭了。”

  “跟你说了在沧州这地方开木工坊不挣钱,你非要强撑着开。我问你,让你建的砖瓦窑和精窑怎么样了,还有我说的纯碱找到了吗?”

  “武教头你别总教训我。我按你说的建窑烧砖瓦,可本地建房都是自己打的土坯,房顶用木料、稻草、泥水,哪有人买砖瓦呢?造出来的砖瓦也卖不上钱,还不如家具呢。”

  “榆木脑袋,你以为我指望那些砖瓦挣钱吗?我指望窑厂里那个精窑能练出点东西,那才是真正赚钱的。”

  “真的吗?练啥东西非要纯碱?我让人去长芦盐场找了个遍,也只搜集了十几斤,就没几个人知道那东西是干什么的。只有一伙人拿着那东西去关外假冒食盐卖,不过因为口感不好,很少有人购买,他们就带了一些回来。”

  “一会儿拿点让我尝尝。”

  “武教头,您喜欢吃那东西吗?”

  “屁,我要看看是不是真的纯碱。”

  半个时辰后,柴会送来了一些结块的白色粉末状物体。武松尝了尝,感觉是小苏打和苏打的混合物,只要在铁锅里加热,就可以让小苏打变为苏打,有了纯碱就可以制作玻璃了。

  这些化学知识武松十年前就忘记了,如果没有那本1.5个积分的《玻璃制造技术》,打死他也想不起来。

  武松上次因为条件不成熟因而没有兑换这门技术。但柴会在东庄掌权后,急需在柴家寻找一些内援,武松很快就成为他的密友和臂助。上次正是武松出手才震慑住东庄的内卫,让柴会很快掌握住东庄的局势。

  有了这层交情,两人的关系快速升温,成为交心的好友。

  柴会急于做出些成绩来稳固他在柴家的地位,而武松也想通过柴会增加一些收入来源,两人一拍即合,武松出项目、提供技术,柴会出厂房原料、负责生产,获利后两人五五分账。

  武松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制作玻璃工艺简单、来钱快,虽然单件收益可能没有顶级兵刃赚得多,但有了合适的烧制车间和原料供应后,就可以源源不断产出,效率绝对比发展镔铁武器业要高很多。

  武松完成洪彦亲厚任务后,已经有3.5个积分,所以毫不犹豫的兑换了《玻璃制造技术》,里面果然有详尽的玻璃制造技术。

  于是武松让柴会在庄外建立了一个砖瓦厂,外围的窑正常烧制砖瓦,但窑厂中间修建了一个安防级别很高的精窑,就是为了制作玻璃所用。精窑的所有护院和工人都是从人市上买来的仆役,并不隶属于柴家。

  沧州本地出产天然石英砂,柴会按武松的指示很快就找到石英砂来源。可惜纯碱却十分难找,柴会派人去长芦盐场找了快半个月,才找到十几斤不纯的苏打。

  [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成熟的纯碱开采和提炼工业,所以没有形成玻璃制造产业]

  现在有了石英砂和纯碱,就可以尝试制造玻璃了。

  中国古代没有玻璃烧制技术,却有琉璃烧制技法,但技术始终不成熟,运气成分大些,所以产量极少,价格昂贵似珠宝。

  原本玻璃可以趁机抢占琉璃市场,但玻璃制品的运输难度太大,行商不愿意冒这个风险,所以中原极少有玻璃器具销售,价格还在琉璃之上。

  只要武松能烧出玻璃来,即使量不大也可以卖出高价。

  柴会早就迫不及待要看到武松所描述的透明如水晶、耀眼如翡翠的玻璃是什么样,但武松却告诉他,先把冬训的事情搞定了,才能开窖烧制玻璃。

  柴会不禁急得五内如焚,而从没听武松提过玻璃的武竹也暂时性对传说中的玻璃有了极大的兴趣。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