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43章 子夜惊变

第43章 子夜惊变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国人在这一天都会选择与自己的亲人一起共度佳节,赏月祈福。

  柴庄上大部分内卫和下人都是本地人,亲眷也大部分在柴庄内居住。除了今日在内宅轮值的内卫和下人外,其余人都可以和亲人相聚,享受团圆之乐。

  此刻柴庄最为孤独的一群人莫过于丙舍的宾客,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大河两岸,或因躲避官司,或因怀才不遇,或因寻找机遇,凡此种种原因让他们相遇于此。

  每年四时三节都是他们最难熬的日子,以前很少有人在这个时候关注他们。今年柴大官人却出人意料地让大管家为丙舍二十多位宾客准备了中秋宴和中秋节礼。

  虽然中秋宴的规模和档次都比不上革新之夜,但却让这些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宾客感到了主家的关怀;与内卫同样的节礼虽不贵重,也使宾客们不用再羡慕内卫的独享待遇。

  一番暖心攻势下,终于又有几名宾客下定决心转为内卫高级护院。不想付出,却又想得到远超付出的回报无异于痴人说梦,柴大官人人品不错,跟着他总比给一些官老爷当护卫要强很多。

  武松和洪彦没有参与宾客们的中秋饮宴,不是二人不给他们面子,而是柴大官人邀请二人去内宅书房一同饮酒赏月。

  中秋节柴大官人不陪家小共度佳节,却选择单独宴请两位教头,确实将礼贤下士做到了极限,不由二人不感动。

  书房中早已备好一席上好的酒菜,女眷和下人们都回避了,入席的只有柴进、武松、洪彦三人。

  “今日花好月圆之时,大官人不在内宅陪夫人共度佳节,却专门招待我们两个粗鄙武夫,洪彦实在愧不敢当。”洪彦抢先向柴进表达了谢意。

  柴进笑道:“教师,这里只有一个粗鄙武夫,那就是你!武教头可是文能倚马赋诗,武能安邦定国,乃是我等之楷模。”

  武松连连摆手道:“武松才疏学浅,文不成武不就,哪敢承受楷模之称。”

  柴进大手一挥道:“武教头不要谦虚了。我昨日进城拜见知府大人,顺便给衙署要员带了些节礼,却不想那‘月饼’极受欢迎。知府大人今日一早又让我送了两千斤过去,衙署上下公人各有一份,凡是尝过月饼的都大加称赞。

  武教头,这一功劳理所当然要记在你头上,如果没有你献上月饼的制法并拿出推销之策,我名下的十里香点心铺也不会这么快打开市场,真没想到你在美食方面也有涉猎,柴进佩服。”

  “大官人谬赞了,武松真的只是略懂,像那月饼,您真要让我动手,一块都做不出来。”

  柴进见武松说的认真,想想道:“俗话说,君子远庖厨。武教头确实不需要用月饼来为自己增添名声,是柴进鲁莽了。”

  武松翻翻眼,心说:“好吧,你把我想得那么高大上,那就这样吧。”

  洪彦一旁插言道:“不知大官人今日向知府大人汇报咱家乡兵冬训之事,知府大人作何回复?”

  柴进轻蔑一笑:“知府大人说民间豪强自行教阅之事,恐怕引起地方恐慌,如果让本府观察使上报朝廷,会引来很大的麻烦。”看書喇

  洪彦不禁一愣:“我们训练乡兵、保卫乡里,沧州府也会受益。为何知府大人不批准呢?”

  柴进笑意更浓:“不批准?呵,知府大人又说,不过最近府治不靖,盗匪丛生,本地大户出粮出钱资助厢军,他感激不尽。现在训练乡兵也是为了安定地方,他心里都清楚,只是须得府衙统一安排,至于观察使那边他自会去说项。”

  洪彦怒笑道:“知府的意思是,我们可以训练乡兵,但功劳都得算他头上,乡兵还要听他差遣?还要我们掏钱请他帮忙疏通观察使?”

  柴进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观察使乃是朝廷直派,与知府大人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反倒有监督密告之责,知府大人不想我们与观察使有太多接触也可以理解?只是这钱让人出的憋屈。”

  洪彦怒极反笑:“大宋吏制已经糜烂到这个地步了吗?知府大人心中只有捞钱二字,没有地方安宁吗?大官人莫非都答应他了?”

  “不然怎样?我们这位知府大人出了名的会敛财,我可得罪不起,只得奉上一千贯孝敬。知府大人过几日就会派兵房经承亲自来柴庄,将咱们两千私兵按四选一的比例注册为乡兵,计五百人,三年内享受农税半数减免。

  我算了下,三年可以收回这一千贯,也不算太亏。”柴进咂了一口酒,看不出他是悲是喜。

  武松算是听明白了,原本这五百名庄客三年的半数农税一千贯本应是大宋国库的收入,经知府大人这一手偷龙转凤,就成了他个人的收入。而柴进也不算多吃亏,只是晚三年收回这一千贯,所以他捏着鼻子认了此事。

  果然自古权钱好交易!不得不说沧州知府真是生财有道啊!

  洪彦气得一拍桌子道:“这文官黑起来,一点不比喝兵血的武官差,而且手段隐蔽,花样更多!”

  柴进哈哈大笑道:“教师莫怒,确如你所说,武官没有文官贪。我出了知府衙门,又偷偷换装去了观察使府上。观察使算半个武官,为人爽利,收了我五百贯,立刻答应拨付我们乡兵制械用的好铁五百斤,算是仁至义尽。”

  洪彦目瞪口呆道:“知府大人不是答应帮忙疏通了吗?为何大官人还要找观察使出这个冤枉钱?”

  柴进笑而不语望向武松,像是让武松来回答这个问题。

  武松喝了口酒,润润嗓子道:“武松没混迹过官场,但想来这知府与观察使互为监督关系,平时也不会有太大交情。

  知府到手的钱怎会拿出去再给个名义上的下级呢?至于说项之事,提一嘴就行了,观察使不通融告诉大官人即可,大官人怎好意思问知府要回那一千贯。

  既然如此,大官人还是亲自上门结交的好,无非是多出点钱。观察使也是个明白人,自会投桃报李,那五百斤好铁市价也值四百多贯,观察使自己无法挪用,既然知府已答应入册五百乡兵,他顺水推舟拨付,结交大官人多好?”

  洪彦摇头道:“没想到官场如此黑暗,幸亏我当年从了军,否则骨头渣子都会被他们榨干吃掉。没想到贤弟连官场规矩也懂,愚兄佩服得五体投地。”

  武松忙道:“哥哥谬赞了,小弟只是听人说过类似的官场趣事,连略懂都算不上。”

  柴进手抚酒碗边沿,出神地看着武松,他对武松的来历越来越感兴趣了。

  至于官场上那些钱权交易、利益输送,他早就司空见惯,并不放在心上。对于大宋官场他已经没有失望的感觉了,这也是他四处结交豪强,准备后路的另外一个原因。

  此事之后,三人自觉把话题转到了别处,闲聊些风月、趣闻、逸事之类的话题。有武松和柴进两个见识广博之人在场,话题倒也不无聊。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三更子时,洪彦怕耽误大官人休息,正准备告辞离去。

  这时,突然女眷内宅方向传来一阵梆子声,接着女子的尖叫、男人的怒吼声传来,内宅的灯笼纷纷点起。

  柴进与武松对视一眼,两人的眼眸在烛光下都显得十分深邃。

  洪彦第一个跳起来:“大官人,内宅有事,请允许我过去看看!”

  女眷内宅乃是柴进隐私之地,没有柴进允许,洪彦也不敢擅闯。

  武松也起身道:“哥哥在这里保护大官人,我去内宅看看。”

  这次柴进开口了:“内宅自有高手看护,不会出大乱子,还是让武教头去吧,教师跟我留在这里。”

  武松此时已经有四五分酒意,酒中仙技能已激发,闻言拱手而去,身形矫健,跃墙而出,并没有走大门。

  洪彦暗叹一声,看来大官人对武松的武功更信任一些。

  武松去后,骚乱声不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响,隐隐传来刀兵相击的声音,还有人高喊“走水了”。

  洪彦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柴进却稳坐喝酒,仿佛外面没有事情发生似的。

  “大官人,你不担心府中亲眷的安全吗?”

  柴进摇头道:“此刻这里的安全更重要。”

  “这……?”洪彦突然醒悟道:“调虎离山?”

  柴进神秘一笑:“不动如山!”

  [注:乡兵也称民兵,由居民自动组织或政府组成的不脱产的武装力量。

  宋朝沿袭五代后周的遗制,陆续设置各种番号的乡兵,其中除遍行全国的保甲外,其他番号的乡兵都是地区性的。乡兵与禁兵、厢兵不同,不脱离生产。多数乡兵是征兵,一般是在若干名壮丁中,选拔一名壮健者充当,农闲定期校阅,在校阅时发放一些钱粮,或抵扣部分农税。

  也有少数乡兵是募兵,主要是北宋与辽、西夏接壤地区的乡兵(垦荒种地,缴纳地租,守护边土。),南宋与金朝、蒙古接壤地区的乡兵,有相当的战斗力,甚至超过北宋的禁兵和南宋的屯驻大军。]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