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宋卒> 第349章 不坏万世之基

第349章 不坏万世之基

  郭吉去辽国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他本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从长久考虑,这件事是弊大于利。

  因为有了这么一个先例在,那么所有人便可以以权谋私、忘恩负义了,大宋百年来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民风也就坏了。

  做恶事不用承担后果这是万万不行的。

  赵尚叹了口气道:“郭吉啊,你的话打动了朕……”

  还不待赵尚说完,富弼便上前一步道:“官家,万万不可啊,此风不可涨……”

  赵尚摆了摆手道:“别急,你听朕说完,郭吉,你是个聪明人,所以你知道这样做你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大,从辽国回来了,你便可以功过相抵,继续做官;回不来,朕也不会难为你的家人,甚至还能博一个身后名,这件事无论结果如何,对你来说都是有利的,虽说如此,但这件事对整个天下来说,却是不利的,朕今日放过了你,那么明日是不是谁都可以忘恩负义了?朕处置赵允升与侬家是按律行事,司马光三人救人也是按律行事,至于你么?律法中虽没有明确规定官员不准押妓,但你却触犯了人世间最基本的道德,所以朕不能饶了你,此事之恶劣,你用心之险恶,惹怒的不光是朕,还有这满朝文武与大宋百姓,来人。”

  “老奴在。”王琳上前一步道。

  赵尚怒喝一声道:“将此人押出去,重打三十廷仗,剥夺官位,永不录用,交给有司处置。”

  “官家圣明,老奴遵旨。”

  紧接着在庞籍的带领下,众臣也出班拜道:“官家圣明。”

  一场闹剧随着面如死灰的郭吉被御林军带走,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庞籍等文武大臣对赵尚的处置也很满意,像这种败坏民风之事,是个读书人都不能忍?

  所有人都退下后,赵尚单独将庞籍与韩琦二人留了下来。

  对于高继宣去西南之事,还要与这二人交个底。

  韩琦对于刚才赵尚的表现很满意,首先站出来说道:“官家,清查佛道两教人员、粮亩之事,现在已经开始开展了,此次乃是中书与台谏共同组成御史团去往地方郡县,为期一年,还请官家静候佳音。”

  “甚好,此事极为重要,韩卿定要上心,道家已经准备往西域开始转移了,你们可以暂时放一下,但是对于佛门,却不能有任何松懈,这些年就属他们活得最滋润了。”赵尚点了点头道。

  韩琦皱着眉头问道:“官家,您这是要区分对待么?”

  赵尚摇了摇头笑道:“也不完全是,道教有问题也得查,但整改期限可以放松一下,处罚措施也不用这么严,据玉门关传来的消息,回鹘虽然已被西夏占领了,但是他们的宗教却没有灭绝,许多西夏人已经被“回回教”给同化了,所以未来经营西域,宗教也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而道教便是朕手中的利器,此时还不可轻易折损。”看書喇

  “官家圣明,但臣还有一个疑惑,还请官家解惑。”韩琦小心的问道。

  “哈哈,韩卿但说无妨。”赵尚笑着回道。

  “官家,若佛门也向道家学习,那朝廷是不是也该宽松一些啊?”

  赵尚摇了摇头道:“哎,怎么说呢?朕之所以不喜欢佛门,其实是从根上就不喜欢他们,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佛门是外来宗教,而且所宣传的思想也比较消极,比如“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按佛门的说法,只要回头就可以当个好人了,哼,放屁,作恶不付出代价这公平么?还有那什么《寒山拾得忍耐歌》,朕就更不喜欢了,别人骂我要忍,打我也要忍,这不是受虐狂么?要是大宋像佛门说的那般行事,现在早就被灭国了,要不是现在佛门中还有一些做善事的得道高僧,朕早就学习三武开始灭佛了。”

  “官家息怒,臣明白了。”韩琦连忙劝道。

  赵尚摆了摆手道:“行了,总而言之佛道两教卿等一定为朕把好关,朕也不想闹到最后无法收拾,再次出现“三武灭佛”的悲剧。”

  “诺,官家。”两人拱手回道。

  谈完了这个话题,赵尚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便开始说西南之事了,要是搁在之前,赵尚脸皮有点薄,还不好意思将抢劫之事挂之嘴边,但近十年的皇帝生涯,早就把赵尚的脸皮磨练的又黑又厚了。

  于是赵尚便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两位卿家,范相送来的奏疏,想必两位已经看过了,你两位意下如何啊?”

  庞籍叹了口气回道:“官家,范相的办法是个一劳永逸的好办法,也利于我大宋的长治久安,但只有一个问题,现在国库缺钱啊,已经拿不出钱来开发银夏了,所以依老臣之意,还是先暂缓行之吧,等国库充裕后,再做打算也不迟。”

  对于庞籍的回答赵尚有些不满意,于是便把目光转向了韩琦问道:“韩卿之意呢?”

  韩琦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庞籍回道:“官家,臣与庞相观点不一,臣觉着此事不可暂缓,应该尽快实施,朝廷刚刚征服了银夏,此时是朝廷收取民心最有利的时机,要是错过这个机会,后面再做,恐怕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也远胜于现在,没钱朝廷可以发行国债借钱,总之此时不做,定会遗祸子孙,这是臣的意见,还请官家明鉴。”

  韩琦与庞籍的脾气性格大不相同,庞籍是老成持重之人,而相对而言,韩琦则更加激进,以韩琦的性格,说出这番话来,赵尚并不觉得奇怪。

  赵尚点了点头道:“庞相,此事朕还是决定采纳先生与韩相的意见,银夏二州本就是我中原之国土,只不过前朝时期因为战乱不休,才让李元昊父子捡了个便宜,现在既然咱们大宋收回来了,那当然要一视同仁了,至于钱的来源,朕倒是有个好办法,只是还需要两位卿家帮朕圆一下。”

  “官家但请吩咐。”两人心中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只见赵尚缓缓说道:“朕已经让高继宣去西南为朕筹钱了。”

  此话一出,二人立刻便明白了,官家这又是想去西南抢劫了啊。

  最后无奈之下,二人还是同意了赵尚的办法。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