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宋卒> 第216章 包拯自荐

第216章 包拯自荐

  在中国人眼中,神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更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但也就是因为如此,神明的力量也渗透了中国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百姓心中的神明必须打破,这也是赵尚准备自己重新创造新神的一个原因,而且现在西夏已经有了伊斯兰教,这些教徒很疯狂,等到大宋的脚步重新蔓延到西域时,定会与他们起冲突。

  在宋人眼中,这是土地之争,但在伊斯兰教教徒眼中,这却是神明之争。

  既然是神明之间的战争,那就用神明的方式来解决吧,这是最好的办法。

  华山、柳永二人听了赵尚的解释,不禁感慨万千,赵尚的睿智与眼光彻底折服了二人。

  华山小声的问道:“这种真理教在大宋也早就有了,他们还是挺守规矩的啊!”

  赵尚笑道:“这便是我们大宋的文化魅力了,别管是什么人,只要入我大宋者,都会被同化,想当初那些叱咤风云的匈奴人、突厥人都去了哪里?据朕所知,一部分跑了,剩下的便成了汉人,未来辽人、西夏人也会是这个下场。”

  “臣觉着应该不会。”柳永提出了反对意见。

  柳永的话虽然说的很直接,但赵尚却一点都不生气,熟悉赵尚的人都知道,赵尚与自己的亲信谈话的时候就是这种状态,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绝不会以言治罪。

  但要是一个不招赵尚待见的人敢这么跟赵尚说话,赵尚一定不会饶了他。

  赵尚喝了一杯茶缓缓问道:“说说你的理由。”

  柳永立刻回道:“官家,臣的理由很简单,匈奴人、突厥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但是西夏人、辽人却有,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要想同化他们,恐怕有难度。”

  赵尚摆了摆手道:“你太小看咱们汉民族的文化了,朕最近正在准备一个试验,要不咱们打个赌吧?”

  “什么实验?”二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赵尚笑道:“朕就是想看一下咱们宋人的文化同化力有多大?所以朕招孔宗愿进京了。”

  “孔宗愿,孔家的族长?”柳永大吃一惊道。

  赵尚点了点头道:“正是,孔家这么多年仰仗是圣人后代,在仙源县作威作福,现在也该到他们为国做贡献的时候了。”

  “官家,万万不可啊,孔家虽说有许多纨绔子弟,但毕竟是圣人后代,而孔家也是读书人的圣地,您要是对他们不利,恐怕会引起全天下读书人的不满啊!”柳永连忙劝谏道。

  赵尚扶起柳永道:“朕有你想的那么傻么?”

  “借刀杀人也不行啊。”柳永继续反对道。

  赵尚笑道:“你放心,朕不会用那些鬼蜮伎俩,朕用的是明谋,说白了就是把孔家彻底锁在大宋这条船上。”

  “官家,计将安出?”

  赵尚故意卖起了关子的说道:“现在还不到时候,等到时机成熟了,朕自然会告诉你们。”

  二人听完后只好无奈的应下。

  赵尚在山庄又转了一圈,见赵曙已经慢慢的融入这个集体了,才放心的离开。

  回宫后赵尚便被范仲淹与包拯给堵住了,赵尚赶紧换掉便装才敢出来见这二人。

  赵尚干咳一声道:“两位卿家所来何事啊?”

  包拯上前一步冷冰冰的问道:“官家,老臣得到了消息,您是不是将皇长子送出宫去了?”

  赵尚脸色有点难看了,干笑道:“包卿请放心,只是去了山庄求学,安全绝对有保障。”

  包拯摇了摇头道:“不是这样的,官家,皇长子身系天下,一旦官家有何不测,皇长子不在宫内,恐怕会引起天下震动。”

  赵尚气的破口大骂道:“大胆,你是在咒朕早亡么?”看書溂

  包拯梗着脖子道:“官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臣身为御史中丞,虽说是官家的臣子,但更是大宋的守护者,有些事情臣不能不说。”

  赵尚冷哼一声道:“你是大宋的守护者?那朕是什么,朕是大宋的破坏者不成?”

  包拯拱手拜道:“若官家真的要一意孤行,那臣觉着官家当得起“大宋的破坏者”这一称呼。”

  赵尚气的把身边的玉如意都砸在了地上,怒道:“好,那你说说,朕只是不想让皇长子长于妇人之手,最后成为一个懦弱无能的君主,这也是错么?”

  范仲淹见包拯还要说话,生怕二人闹得不可开交,立马上前一步道:“官家的一片爱子之心,老臣等也明白,从大义上来说,老臣也觉着官家这么做没错,毕竟皇长子不是一般孩子,他是官家的嫡长子,生于深宫对皇长子的未来确实没有多大好处,但老臣还是要劝官家一句,皇长子现在与官家一般,也是大宋的象征,皇长子的一生也注定不会平凡的。”

  听了范仲淹的话,赵尚的气才慢慢消失,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有理,但不知先生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么?”

  范仲淹笑道:“启禀官家,老臣倒是真有一个,老臣觉着官家可以派一名重臣去山庄,柳永虽然勤奋能干,但毕竟步入官场不久,有一位重臣坐镇,山庄未来会发展的更好,而且还能随时关注皇长子,万一有什么紧急事情发生,也不至于出现始皇帝那样的惨剧。”

  赵尚苦笑一声道:“先生所言有理,但不知先生所说的这位重臣是谁?”

  范仲淹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包拯,赵尚便明白了,干笑两声道:“不知包卿想不想接下此职?”

  包拯拱手拜道:“臣谨奉诏。”

  包拯确实是一位合适人选,自从文彦博接手台谏后,包拯便基本上算是闲置了,而且包拯为人廉洁公正、刚毅果敢,由他看护赵曙赵尚也很放心。

  赵尚还是不想就这么放过包拯,笑道:“包卿,自从陈尧臣离开后,开封府尹一职便一直空缺,包卿能者多劳,不妨也一并兼之吧。”

  包拯不卑不亢的回道:“诺,老臣遵旨。”

  等到这二人离开后,梁怀吉才匆匆的赶过来请罪道:“官家,奴婢一时失察,是太后派人去通知的两位相公,奴婢没有拦住。”

  赵尚摆了摆手道:“行了,此事不怪你,一会朕亲自去找太后解释。”

  “多谢官家。”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