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宋卒> 第213章 集权

第213章 集权

  在欢乐的人群中,有一人却显得格格不入,此人便是文彦博。

  文彦博自从就任台谏主官以来,彻底把自己活成了孤臣,这一年来,倒在文彦博手下的官员已经上百了。

  可以这么说,文彦博现在已经成了官员公敌。

  这时文彦博突然站了出来高声说道:“启禀官家,臣有一事奏报。”

  欢乐的气氛顿时冷住了,众人无限幽怨的看着文彦博,大好的日子里,这家伙又准备弹劾谁啊?

  赵尚点了点头道:“文卿有话但说无妨。”

  “官家,台谏去地方上查案,多次被地方上的提刑官诘难,尤其是近一年以来,提刑官与台谏已经成了水土不容之势,甚至有几名御史在查案过程中受到了生命威胁,还请官家为台谏官做主。”文彦博有些委屈的说道。

  提刑官是北宋的特色,其全称叫做“提点刑狱公事”,主要设置在“路”这一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行驶司法、监察职能,兼管地方人事、财政、民政与军政,权势很重。

  这样的一个变态的机构,其实就是北宋权力下放的一个体现。

  赵尚早就想对提刑司下手了,但苦于反对之人太多,牵扯关系过广,只好暂缓图之。

  而今日文彦博所奏正好给了赵尚一个机会,台谏因为与提刑司在职能上有冲突,所以由文彦博向提刑司发难,谁也说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来。

  韩琦冷冷的看了一眼文彦博出列拜道:“启禀官家,臣觉着一个巴掌拍不响,此事提刑司如果有错,那么台谏也有错,臣请求官家彻查此事,不可偏听一人之言。”

  “韩卿所言有理,此事朕会彻查,但是据锦衣卫探报,各地提刑官确实存在假公于私,贪赃枉法之事,尤其是一些死刑案件,锦衣卫中就有一人名叫陶均,因为他的妹妹被孔家子弟强暴,愤而杀人,按照《大宋律》此人罪不至死,最多流放沧州,但当地提刑司因惧怕孔家,却乱改判词,判了此人死刑,这只是朕知道的,大宋这么多路,朕不知道的又有多少呢?”

  赵尚所言极为扎心,那些想为提刑司说话的官员,把头都低了下去。

  赵尚继续说道:“生死,大事尔,提刑官没权利操执生杀大权,再说有些提刑官固是贤明大臣,然,亦也难免忙中出错,朕意将死刑处决之权,收归中央,由刑部、大理寺、台谏三司复核,上报朕前,亲笔勾绝,而后准予处刑!”

  “官家仁善,臣等奉诏。”众臣出列拜道。

  对于中央来说,当然是权力越多越好了。

  而且,自秦以后,中央集权就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更何况,官家所说的这个事情,天下舆论与民心,都会支持的。

  至于把持话语权的地主官僚阶级,恐怕更要对这个决定举四肢支持了。

  毕竟,朝廷的肉食者们比起地方的官员来说,还是要脸的。

  中国这么多朝代,只有宋朝是一个例外,死刑复核权在地方提刑官手中,所以现在赵尚收回死刑复核权阻力还是比较小的。

  而且这也是赵尚的一块敲门砖,只要敲破了提刑司的那层外壳,里面的肉自己想怎么吃就可以怎么吃了。

  赵尚也想趁着这段时间把国内的事情处理好,然后抽出时间去应对西夏与辽国,最近这段时间辽国与西夏都太安静了,这让赵尚心中反而有些不安,给人一种暴风雨前宁静的感觉。

  韩琦的大嗓门把赵尚的思虑拉了回来,赵尚定眼一瞧,发现韩琦与文彦博二人互相揪着衣领,都快打起来了。

  赵尚佯怒道:“都是朝廷重臣,你们这样做成何体统?”

  两人互相怒视了一眼,同时松开了手请罪道:“臣失礼,请官家恕罪。”

  赵尚冷哼一声道:“因为何事争吵啊?”

  文彦博抢先一步道:“启禀官家,臣觉着现在提刑司权力过大且无人监管,一言可决生死,长此以往,不利于朝廷统治,所以臣恳求官家让台谏来监管各路提刑司。”看書喇

  韩琦在旁冷笑一声道:“有我中书来监管也就够了,哪里用得着你台谏插手了?”

  文彦博不屑的回道:“韩稚圭,你中书要是行,还至于出现这么多的冤假错案么?”

  韩琦大怒道:“文宽夫,你血口喷人,哪里有冤假错案了?你今日要是说不出,老夫与你没完。”

  “哈哈,还用说么?陶均的事你怎么解释?”

  “哼,这件事我们中书认下了,但中书事务繁忙,有所纰漏官家都能理解,你凭什么在这说三道四的?”

  “韩稚圭,你还好意思说,真是大言不惭。”

  “你……你。”

  二人吵得赵尚脑仁疼,赵尚也听明白了,提刑司之前归中书监管,文彦博这是想夺权啊。

  赵尚拍了一下桌子怒道:“好了,都别吵了,关于此事,朕已经有了定论,中书在监管提刑司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念在中书众人繁劳辛苦的份上,朕决定宽恕一次,但下不为例,日后要是再出现,两罪并罚。”

  “臣等多谢官家。”范仲淹带领着中书的人出列拜道。

  中书就相当于后世的议院,管理的衙门多,事务也杂,不能因为一个衙门出了事,就把这个衙门从中书分出来吧,要是长此这样下去,那日后中书恐怕便会变成一个空头衙门。

  这不符合赵尚的初衷,而且对大宋也没有好处。

  再说有范仲淹这个定海神针在,赵尚的君权确实也不太好使。

  赵尚干咳一声继续说道:“台谏有监察百官之权,提刑司既然也是百官之一,台谏当然有监察权了,所以日后台谏也可以去提刑司查案,这个中书不准阻拦。”

  “诺,老臣受诏。”范仲淹有些不情愿的回道。

  韩琦心里不快,还想上前劝谏,但却被庞籍给拉住了,庞籍小声的在韩琦耳旁说道:“稚圭,不要冲动,官家准备集权了,这个时候尽量不要惹怒官家。”

  韩琦恍然大悟,对着庞籍拱了拱手,便退到了一旁。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