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宋卒> 第139章 山庄之行(二)

第139章 山庄之行(二)

  呼啸山庄的新奇东西令两位儒者方寸大乱,因为山庄内所见的一切与自己要提出的理论完全相悖,但又显得那么和谐。

  柳永邀请道:“两位夫子,咱们去茶房叙话。”

  两人点了点头,心事重重的跟着柳永去了茶房。

  进了茶房,三人坐好,几位童子上好茶后,便跪坐在三人身后。

  柳永打开窗户,一阵清风吹过,周敦颐不禁打了个冷颤。

  柳永惆怅的说道:“不知不觉,老夫已经在这座山庄呆了四载了。”

  周敦颐喝了一口暖茶笑着问道:“柳先生大才,就一直甘愿蛰伏在这小小山庄当一个无品的管事么?”

  柳永摇了摇头道:“刚才的一番闲逛,两位还觉着这山庄小么?”

  张载正襟危坐的回道:“虽说有出奇之处,但与天下相比,还是太小了。”

  “哈哈,不妥,在老夫眼中,这座小小的山庄便是大宋的未来。”柳永豪迈的大笑道。

  “此言何意?”

  “日后自有明证,咱们还是讨论一下其它事情吧?”

  见柳永转移了话题,张载也不再多问,摇了摇头道:“如果张某所猜不错,柳先生这里一定有官家的旨意吧?”

  “先生聪慧过人,那老夫也就不枉做小人了,官家想问周先生何为理?”

  周敦颐一改之前的玩笑态度,一本正经的答道:“周某理解,理来自诚,何为诚?天下大道为诚,世间万物为诚,人与万物一般同样都是因为阴阳二气转变而来,其源皆来自太极,再由太极推及到人极,人的道德、人性与宇宙生生过程相同,也就是衍生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的过程,这是周某最近新悟出的心得,请先生指教。”

  柳永叹道:“先生果然大才,指教谈不上,但老夫有一事不明,请先生解惑。”

  “请说。”

  “若天道与人欲存在了差异,那我们该选天道?还是选人欲?”柳永抛出了致命题。

  周敦颐皱着眉头回道:“天道为大,选天道。”

  柳永叹道:“先生此言与官家所思南辕北辙,恐难以容于官家?”

  “那官家是何意?”周敦颐立刻问道。

  柳永回道:“老夫曾经问过官家此事,官家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官家说他身为皇帝,以保护大宋子民的权利为己任,如果有人侵犯了百姓们的权利,那他定会与其不死不休,即使上天都不行。”看書溂

  “官家威武,可是与天道相对抗,哪怕是当今天子也难做到吧?”张载直言不讳的反问道。

  “哈哈,官家是什么样的人啊?别看官家日常挺平易近人的,但官家真的发怒,连范相都不敢触其锋芒,官家自从继位以来,带领着大宋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只要官家不错,带领大宋强大起来,那官家便是天道。”柳永大笑道。

  周敦颐不悦的说道:“官家是否有些过于自大了?”

  柳永摇了摇头道:“不是这样的,官家已经准备在《大宋律》上加上一条内容了,到那时如果周先生再大肆宣扬你的这套理论,恐怕会人人喊打了。”

  “什么内容?”周敦颐好奇的问道。

  “大宋子民生下来所拥有的的权利,为人的权利,天道都破坏不了的权利。”柳永缓缓说道。

  听了这句话,周敦颐顿时打了一个冷颤,张载叹道:“官家这是要从跟上去掉理学啊。”

  柳永笑道:“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以人为本,还是以天道为本的事?官家认为以人为本是对的,大宋百姓也会觉着是对的,所以天道高于一切的理论也就该放弃了。”

  周敦颐还要辩论,只见张载拦住了他说道:“柳大人,请回去禀告官家,张载不才,认为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日听官家的一席话,悟出了一个不曾有过的道理,那就是人定胜天,此乃张载肺腑之言。”

  柳永不禁赞叹道:“两位夫子的话,老夫会原封不动的禀报给官家的。”

  然后张载便拉着周敦颐起身告辞了,今天的一番谈话令二人很是触动,换句话说,这已经不算是谈话了,这更像是官家对他们的警告。

  回去的路上,周敦颐想到伤心处,不禁泪流满面道:“当初官家召吾入京,吾欣喜若狂,以为自己终于碰到了圣天子,可谁知是今天这种局面啊?难不成吾半生心血,就这样毁于一旦了么?”

  张载摇了摇头叹道:“官家还是圣天子,只是你我此时提出的一些理论不合时机罢了。”

  “子厚,下一步你要怎么办?”周敦颐问道。

  张载点头应道:“继续在国子监教书,混一个进士头衔,然后去地方上走走看看,也许能补齐“关学”中的一些不足,你呢?茂叔兄。”

  “老夫已经心灰意冷,准备回乡了。”周敦颐叹道。

  张载小声的说道:“茂叔兄,以你今天的表现,恐怕走不了啦。”

  “什么?官家难不成要开以言治罪的先河么?”周敦颐震惊的问道。

  张载摇了摇头道:“应该不会,但官家会想别的办法留下你,即使你真的离开了京城,你的后半生也会在锦衣卫的监视下渡过。”

  不出张载所料,周敦颐上了辞呈没几天就被打回来了,不仅如此,赵尚还把周敦颐给安排去了修史。

  其实这也不怪赵尚特意打压这二人,理学的萌芽就是在北宋开始的,宋明理学兴起主要是由三教合一与社会的动荡不安引起的。

  魏晋南北朝混战后,儒家出现了危机感,而佛道两教的思想却迅速传播,随着唐朝以来政治的稳定,三教相互渗透,彼此调和逐渐趋向合一,儒家强调入世,根本目标就是强国;道家强调自由,目标就是超脱尘世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则强调解脱。

  由此有了诞生理学的土壤,科举制出身的士大夫们便以修身养德、培养气节作为目标。

  而这些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天道,存天道,灭人欲,这便是理学最显著的特征,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考虑,这无疑是治下的一方良药。

  可是赵尚不是啊,赵尚深深的了解理学对汉文化的伤害,而且还禁锢了汉人上千年的思想,直到中国的大门被帝国主义用炮轰开,文人们才学会反思。

  可惜那个时候已经晚了,中国已经落后西方很多了。

  为了不让悲剧重演,赵尚只好对不起这两人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