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宋卒> 第138章 山庄之行(一)

第138章 山庄之行(一)

  世上聪明人很多,交趾、大理两国使臣装傻充愣的从赵尚这里求走了“永不征伐之国”的诏书,落下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交趾、大理两国认为有了这封诏书,捕奴团就不会来了,而赵尚觉着用这一封不值钱的诏书稳住这两国免得后院起火,也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将门对于这富裕的两国更是垂涎三尺,捕奴团会做短暂的修整,等到一切就绪后,更加强大的捕奴团会重新回到这两国的土地。

  天启四年便在这样的一种喜乐安详的环境中完美的开始了。

  王安石被赵尚重新安排进了移民转运司,他的官级降了一级,负责的事情却没有变。

  至于他想去羁縻州主持变法的要求,被赵尚给拒绝了。

  移民转运使短时间内不会裁撤,因为大宋未来还要打下许多地方,赵尚不是小富即安的先帝,赵尚的目标从始至终便都没有变过,那就是拿下银夏之地与燕云十六州。

  而变法事宜,赵尚还是交给了当地官府来负责,只不过加强了对他们的监察。

  大宋天启四年春,赵尚祭告天地,天启变法拉开了大幕,此次变法暂时仅局限于十三州之地。

  除了将之前的一些新法汇总外,天启变法又加了三十六条,涉及范围很广,军、民、商、政、工、廉等方面都有涉及。

  连教育科举都没有放过,甘棠成为一座真正的政治学院,日后所有官员在派官前,包括武将,都要去甘棠学习两年,新科进士则额外多加一年,国子监也有所变化,之前的国子监的学生都是由各地推荐而来的,现在不同了,国子监开始有了自主招生权。

  这令国子监的两位教喻张载、周敦颐激动不已,这二人是被范仲淹推荐,征召进京的,因为二人不是进士,所以最开始去国子监教学的时候,很是被人看不起。

  但短短不到半年时间,二人便在国子监内名声鹊起,二人用自己的学识战胜了阶级。

  欧阳修曾经考较过这二人,考较完后,欧阳修叹道:“一代儒宗也要出世了,老夫该退之矣。”

  有了欧阳修这句话,两人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且也受到了赵尚的关注,但赵尚的关注点与其他人不同,他关注的不是这二人的才学,他关注的是这二人的思想动态。

  理学这个毒瘤,赵尚一定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理学对汉文化的伤害,在赵尚眼中,不亚于一场大的兵灾。

  所以最近周敦颐刚提出了“理”的概念,赵尚便立刻安排柳永邀请这二人去呼啸山庄讲学。

  呼啸山庄在大宋也是一个奇特的存在,这里是皇帝的私人园林,同时也是皇帝专门收留战争遗孤的地方,这里有着最奢华的美食,有着最美丽的景色,但同样也有着最厉害的工匠、最博学的大儒和最好的学生。

  这真是令士大夫们又爱又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喜欢在宫里呆着,出去享受都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但呼啸山庄的特殊使命又令人无话可说。

  二人到了呼啸山庄,受到了柳永的热烈欢迎。

  在呼啸山庄旁边不远处便是气势恢宏的甘棠,刚刚进入呼啸山庄,张载便重重的叹了口气。

  柳永笑道:“张兄,山庄哪里让你不满意么?”

  “一步一景、一步一趣的景致令张某叹为观止,只是不像是做学问的地方。”张载摸着胡须说道。

  “哈哈,此言差矣,世上的学问有千万种,但最后都是殊途同归,不是只有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那种才是学问。”柳永大笑道。

  “古之圣贤,学之无妨。”张载争辩道。

  柳永指着前方一个仆役道:“他虽在种花,但在老夫看来也是做学问。”

  “此言何意?”张载不解的问道。

  三人走到近前,看见那个仆役不仅在照顾花草,旁边还有一个本子,本子密密麻麻记载的都是字。

  “这是位读书人?”周敦颐震惊的问道。

  柳永点了点头道:“正是,此人也是战争遗孤,只是来山庄的时候年龄太大了,要想学透圣贤书恐怕不容易,于是便另辟蹊径研究起了花草、植物的种植之术,最近已经有了些许成果。”

  “哦,什么样的成果?”

  柳永笑道:“嫁接之法,花果蔬菜与动物一般,都必须交合才能开花结果,这便需要蜜蜂、蝴蝶等来授粉才能完成,但冬天没有这些小东西,所以我们就无法在冬天获得这些新鲜瓜果,现在有了嫁接之法,冬天我们只要找到可以温暖的地方,就可以做到了,张兄、周兄,你们说这算不算学问?”

  张载点了点头道:“关乎肚子的事,还是大学问呢。”

  周敦颐见此人从头到尾都没搭理自己三人一句,便不悦的说道:“此子无礼。”

  “哈哈,在呼啸山庄,劳动者优先,像你我这种闲逛之人自然不招人待见了,这个老夫都习惯了。”柳永自嘲道。

  周敦颐摇了摇头道:“凡做大事者,礼为先,德为上,智为尊,勇为贵,如此百事可成。”

  柳永反驳道:“呼啸山庄的人做事历来都是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于无声处听惊雷,此乃天道也。”

  “一张巧嘴啊,老夫不如矣。”周敦颐叹道。

  柳永毫不在意的继续说道:“两位夫子,走,老夫带你去看看这山庄内最高贵的职业。”

  二人顿时来了兴趣,快步跟了上去。

  谁知柳永竟然把他们带到了猪圈,这浓烈的气味差点将两人熏了一个大跟头。

  周敦颐不满的问道:“这是何意啊?”

  柳永笑着从旁边的袋子里舀出一勺子饲料放进猪槽里,然后拍了拍手笑道:“山庄正在做一个实验,源头便是这里,所以对山庄而言,养猪是最高贵的一件差事。”

  “什么实验?”张载好奇的问道。

  “猪屎发酿后会形成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叫做沼气,可以作为燃料使用,而猪屎还可以肥地,用不了的还可以喂鱼,鸭鹅再吃鱼,然后鸭鹅还会帮着地里除害,他们的排泄物也会肥地,这样下去,便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如果推广出去,大宋的粮食产量至少要涨三成,两位夫子可以想想,多了这三成粮食,我们能多养活多少人?而这一切的源头边都是在这里,你们说这个职业高不高贵?”柳永侃侃而谈道。

  “谨受教。”二人被柳永说服了拱手回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