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宋卒> 第95章 填坑之王

第95章 填坑之王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帝国南方便捷报频传,杨文广扫荡了两州,高继宣也扫荡了一州,缴获上千万贯。

  剩下的十个羁縻州如惊弓之鸟般,雪片般的文书飞往汴梁,赵尚一个都没回复,大宋立国近百年,都没收到他们的奏折,现在大军压境知道害怕了,晚了。

  无奈之下剩下的十个羁縻州便开始联合起来了,以后等着杨文广与高继宣二人的便都是硬仗了。

  这些钱赵尚并没有打算留着,而是想尽快的花下去,于是范仲淹、余靖、王尧臣三人便进宫了。

  三人看过捷报后,范仲淹、余靖二人面无表情,此事早就在意料之中,上万全副武装的大宋将士要是连一些杂牌军都打不过,那大宋也就彻底没救了。

  王尧臣则欣喜若狂的说道:“官家,都水监早就说要想把汴京成方圆百里的黄河大堤重新加固一下,这下子可算是有钱了。”

  听了这话,赵尚的脸色顿时就黑了,赵尚苦笑道:“王卿,先别急,整顿黄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朕的意思是先令都水监全面排查一遍,然后朝廷每年分期进行整修,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搞下去实在不是一个办法。”

  听了这番话,王尧臣顿时就明白了,官家是不想把这部分钱拿出来啊。

  范仲淹拱手回道:“官家所言甚是,黄河也到了该整治的时候了,自古以来治河便是大功业,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海晏河清是所有帝王的梦想,过犹不及,都说汴京百姓头上顶着一盘水,每到春日,桃花汛来临之际,老臣便是胆战心惊啊。”

  赵尚点了点头道:“朕何尝不是呢?好了,治河的事咱们随后讨论,今日讨论的是往羁縻州移民的事,范卿,现在各地总共有多少闲置仆役了?”

  “启禀官家,因为外族奴隶还没有开始售卖,所以现在人数较少,只有三万人,据老臣等估算,以后会陆续增加到二十万余人,超过了这个数,应该便增不了多少了。”

  “二十余万人,十三个羁縻州,人手明显不够啊,朕决定将广南西路、广南东路、潼川路三路的厢军全部裁掉,范卿意下如何?”

  范仲淹摸着胡须笑道:“自从官家登基以来,厢军就没有再增加,现在要是全部裁撤掉,恐怕会影响三路的战力,而且国库压力也比较大,老臣认为裁撤一半为好,这样算下来,也有十万人左右,加上家属不少于三十万人。”看書喇

  赵尚点了点头道:“就依爱卿所言,朕还准备成立移民转运司,专门负责此次移民事宜,不知三位爱卿意下如何?”

  范仲淹三人回道:“官家英明。”

  赵尚笑着对余靖说道:“老师,转运使一职还要麻烦您了。”

  “老臣责无旁贷。”

  此事定下后,范仲淹、王尧臣二人便离开了,赵尚单独把余靖留下了,赵尚笑着说道:“老师,移民转运使一职风餐露宿,朕体恤老年年纪较大,特意给您找了一位能干的副手。”

  “哦,是何人?”余靖好奇的问道。

  “是贝州知州王安石。”

  “此人老臣倒是听说过,破败的贝州在短短两年内变的安居乐业,此子功不可没啊,堪称年青一代中的翘楚之辈啊。”余靖笑着回

  、道。

  赵尚摇了摇头道:“朕也没想到他会给朕这么大的惊喜,老师,王安石此人朕就先交给你磨练一番,未来朕有大用。”

  “官家放心,老臣明白。”

  对于王安石变法,历史上的评价可谓是泾渭分明,但无论是怎样的评价,王安石的变法都是站在百姓的立场的,这是与其他人变法最大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强大秦国,张居正的变法是为了削弱地主豪绅,只有王安石是真正为了百姓,就这一点堪称伟大。

  王安石变法的每一道法令都是直奔民间,而不只是停留在朝堂上的高屋建瓴。

  想到王安石,赵尚便看了一眼他的死对头司马光问道:“君实啊,青苗法这个法令你听说过么?”

  “启禀官家,臣听说过,此法是在唐末出现的,其实就是变相的贷款给民户,只是收取的利息较少而已。”

  “哦,那你觉着此法可行么?”

  司马光皱着眉头缓缓说道:“官家,臣认为此法可行,不仅能帮助百姓渡过灾年,还能抑制民间的高利贷,官家要实施么?”

  赵尚笑了笑转移话题道:“没有,朕只是好奇问问而已,君实,你帮朕去一趟甘棠,告诉欧阳修,让他动员一下学子们进入移民转运司,单凭自愿,如果有想去的,可以早一年派官。”

  “诺,官家。”

  司马光离开后,赵尚不禁有点哭笑不得,竭力反对新法的司马光此时却是新法的支持者。

  其实在真正历史上司马光之所以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不外乎三点原因,其一便是变法前期,王安石豪言“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使得皇权的范围因新法而大为扩张,而司马光、文彦博则认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想,这便是前期的主要矛盾,所以司马光宁可选择“节流”这种方式来改善国库收入,也不赞同王安石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办法。

  到了中期守旧派韩琦、富弼、文彦博等人均已被贬,司马光成了守旧派在朝中的得力干将,必须要扛起这面大旗,再加上王安石用人不当,顶层策划的高屋建瓴,下面执行的却是一塌糊涂,使很多利民之法变成了害民之法。

  而后期最严重,因为此时已经形成了党争,党争便是对方说的全部是错的,全部要打到,这个时候司马光已经控制不住了,只能被人裹挟着一路向前,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也得走下去。

  现在则完全不同,大宋也正在进行变革,但变革是相对温和的,没有王安石变法来得那么猛烈,所以大多数士大夫还能接受。

  赵尚知道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皇帝这个职位最终还是要被淘汰的,但不知为何,当有人跟赵尚说起“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时,赵尚心里总是不舒服。

  赵尚已经被万恶的封建思想给同化了。

  政治的本质便是相互妥协,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赵尚很不希望自己做被压倒的那一方。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