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宋卒> 第49章 填坑之人王安石

第49章 填坑之人王安石

  朱孝武再次见到张掌柜的时候,差点都没认出来,胖胖的张掌柜短短几天内瘦了很多。

  张掌柜苦笑道:“朱兄,早就看出您身份不一般了,没想到您竟然是朝廷的人,你这是要来杀我么?俺老张现在什么都不求,只求朱兄看在咱们相识一场的份上,临死前,给俺一坛酒喝,喝醉了再上路不疼。”

  朱孝武摇了摇头道:“张兄,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威震江淮十三路的海窑子张海鹏才是你的真实身份吧。”

  张掌柜点了点头道:“正是,不小心得罪了郭家,只能隐姓埋名。”

  “是卢国公家么?”

  “要是别人,还有回旋的余地,卢国公可是当今官家的亲舅舅,最受宠信,我不逃全家都活不了啊。”张海鹏叹道。

  朱孝武竖了一个大拇指道:“好汉子,张兄,我也不藏着掖着了,帮兄弟杀个人,然后带着那些与白莲妖人火拼的兄弟们一块加入孩儿军,为官家效力,你看如何?”

  幸福来的太突然,张海鹏狐疑的问道:“朱兄,你们不会事后杀人灭口吧?”

  朱孝武从怀里拿出一堆令牌扔给张海鹏道:“这是孩儿军的令牌,你们先拿着。”

  张海鹏小心的收了起来,跟着朱孝武便离开了。

  当晚,明镐在巡城的时候,因为晚上多喝了一些酒,不慎坠马,虽说全力抢救,但还是没抢救过来,一命呜呼……

  三月初二,大朝会上,枢密使范仲淹奏曰:“二月十六日,贝州王则等人谋反,知州张得一全家死难,文彦博率军平乱,围困贝州城七日,孩儿军校尉朱孝武生擒王则、张峦、卜吉等贼首,群龙无首下,贝州叛军发生叛乱,文彦博一战而下,安抚副使明镐坠马而亡……”

  听完后,赵尚强挤出了一滴眼泪道:“王则贼子可恨,毁朕两名重臣,范卿,明镐、张得一二人入忠烈祠,朕将亲自前往拜祭,王则等贼首在贝州城就地斩首示众,文彦博平叛有功,进京任参知政事一职,其余人等,枢密院按功分赏。”

  “诺,官家。”

  这时晏殊站了出来道:“官家,贝州一带白莲妖人猖獗,现在又刚刚经历战乱,百姓生活困苦,请官家安排重臣前去安抚。”

  “晏卿有合适人选么?”赵尚问道。

  “老臣推荐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陈执中安抚河北。”

  赵尚点了点头道:“陈卿是朝中老臣,又多次在边境任职,他去朕是放心的,传旨,陈执中任河北安抚使,加枢密副使。”

  “官家英明。”

  这时赵尚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刚收到的一份万言书,那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写的,王安石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舒州通判,虽有才名,但官职不大。

  王安石上的这本万言书叫《教荒活民书》,这本书把朝廷下发的《防灾救灾书》又细化了,根据各级官员的职责,提出了在救荒时各自应该完成的工作,并且首次提出设立广惠仓、半储仓、平余仓等创举。

  想到这里,赵尚便问道:“不知哪位爱卿了解王安石此人?”

  夏竦站出来道:“官家,臣倒是了解一二,王安石出身官宦仕家,从小聪明好学,庆历二年中进士榜第四名,放弃了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执政四年来,广办学校,勤政爱民,政绩斐然,在去年刚刚调任舒州通判一职。”

  赵尚点了点头道:“这么说是个人才啦,前段时间,王安石上了万言书,不知夏卿可有印象?”

  “此事老臣知晓,那万言书叫《教荒活民书》,老臣看过后,也是不禁拍案叫绝,老臣现在正在与晏相商议,准备按照《教荒活民书》重新编订朝廷的《救灾防灾书》,尤其是常平仓的设置,老臣觉着很有必要。”夏竦应答如流道。

  “此事朕准了,大宋近年来天灾不断,救灾防灾确实是朝廷的头等大事,常平仓的事情也要尽快铺开,三司使全力配合。”

  “诺,官家。”三司使王尧臣苦着脸应道,多亏今年实行了天启新政,要是按照往年大宋的收入来算,今年国库的亏损估计还不少。

  赵尚继续说道:“朕准备调王安石任贝州知州一职,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夏竦小心的劝谏道:“官家,王安石有大才,要是折在贝州,岂不是朝廷的损失?”

  赵尚大笑道:“人才么,就要用到刀刃上,不磨不成器,此事就这么定了。”

  “诺,臣遵旨。”

  王则的叛乱引起的风波就这么过去了,总体来说此次叛乱虽然有影响,但不大,就是贝州死的人有点多。

  眼见时辰不早,赵尚准备散朝,此时包拯站了出来说道:“官家,臣听说孩儿军密探正在大肆抓捕白莲妖人,牵连甚广,一些地方豪绅也没有逃脱。”

  “确有此事,白莲妖人一日不除,对大宋朝廷来说就是一个毒瘤,朕心不安。”

  “那臣请问官家,有何证据证明这些人是白莲妖人,难道只凭孩儿军的一面之词么?”包拯不依不饶的追问道。

  赵尚干咳一声道:“这些名单都是佛道两家提供给朕的,孩儿军也是先收集证据,再抓人,有何不妥么?”赵尚毫不犹豫的就当着朝廷百官的面把佛道两家给卖了,指望皇帝有节操,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

  听了这话,包拯的火气更压不住了,直愣愣的怼了回去道:“官家身为天子,当行光明正大之事,不可行小人之事,朝廷上有大理寺、刑部、审刑院,各路有提刑司,各州亦有司法参军,此事用得着交给一群密探去做么?这些人难道就不能破案?臣惶恐,请求官家废除孩儿军。”看書溂

  本以为听了这话赵尚会大怒,包拯已经做好了辞官的准备,满朝文武也是战战兢兢的看着赵尚。

  谁知赵尚突然笑道:“哈哈,此事朕准了,朕准备废除孩儿军,将孩儿军改为锦衣卫,锦衣卫只有监察之权,无审狱之权,锦衣卫指挥使为从四品,由王琳担任。”

  说完赵尚便摆了摆手离开了。

  包拯刚刚反应过来,发现皇帝跑了,大怒,马上就要进宫去追,被晏殊给拦住了,晏殊怒道:“希仁,此乃皇家家事,身为臣子,不可随意插手。”

  “可是……”

  不待包拯说完,晏殊便打断了包拯的话道:“可是什么,孩儿军在暗处好?还是在明处好?你又不傻,应该明白。”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