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宋卒> 第17章 突如其来的风暴

第17章 突如其来的风暴

  “御龙诸直司在银江源一战中斩首万余,贼寇盘知谅授首,现贾、杨二将正率大军前往徭人巢穴荡挑、油平、能家等地,准备将唐和等一众贼寇一网打尽。”庞籍激昂的声音在大殿中传响。

  赵祯摸了摸胡须满意的说道:“善,有功将士枢密院按功行赏。”

  “诺,臣遵旨。”

  庞籍退下后,贾昌朝站了出来道:“官家,现在猺人军心已乱,想必贾、杨两位将军那里很快还会有捷报传来,此次叛乱已难成大器,老臣为官家贺。

  “哈哈,同喜,同喜。”

  “官家,大宋是以仁义立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方为正道,老臣觉着陛下此时该派安抚使招安唐和等人,这样既免除了战乱之苦,又能昭显王朝仁心,使猺人归心,岂不是一举两得?”贾昌朝继续说道。

  贾昌朝的建议得到了一些朝臣的赞同,赵尚面色如常,没有发表意见,但心里已经把贾昌朝骂了一个半死,什么鬼主意啊?趁你病要你命才是王道,猺人不事赋役,又欺软怕硬,不打服他们怎么招安?

  与赵尚心意相通的大有人在,很快与庞籍同样身为枢密副使的吴育便站了出来反驳道:“官家,贾相此言差矣,唐和等人不识王化,自庆历元年起,降之又叛,此等无信无义之人,不可招安,臣建议等御龙诸直司扫平唐和等匪首后,方可对普通猺人百姓进行招安。”

  贾昌朝刚想反唇相讥,就只见赵尚站了出来道:“儿臣附议。”

  贾昌朝到了嘴边的话立马咽了下去,赵尚现在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自己还是不要撄其锋芒为好。

  最后赵祯同意了吴育的方略,刚刚出使辽国归来的余靖又变成了长沙安抚使,去桂阳专门负责招安之事。

  最近朝中诸事事事顺利,赵祯心里也舒坦,便笑着说道:“诸位爱卿,今日天气甚好,朕已在御花园摆好酒宴,咱们群臣吟诗作乐一番可好?”

  “那臣等就叨扰官家了。”贾昌朝笑吟吟的应道。

  这时突然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官家,有一事不决,臣无心饮酒作乐。”

  说话的正是包拯,赵祯苦笑道:“爱卿,何事啊?”

  “官家,生民之命,系于宗庙社稷,而继嗣为之本,太子,国之本也,请官家早立太子。”

  “臣等附议。”庞籍、吴育等人带领诸位大臣也紧随其后说道。

  赵祯与贾昌朝的脸色很不好看,因为满朝文武中,只有他们两个傻子不知道此事,赵尚心中苦笑不已,特么的,此事他也不知道啊。

  赵祯恶狠狠的看向赵尚,赵尚连忙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此事,赵祯的怒火直冲天灵盖,怒道:“包拯,你们这是逼宫么?”

  “臣绝无此意,立太子以正国本,此乃天下之福,官家百年之后也有人拜祭,利国利民之事,官家为何就不同意呢?”包拯毫不畏惧的回道。

  “你不光逼宫,还在这咒朕早死,包拯,你是长了多少脑袋啊?”赵祯恶狠狠的问道。

  君臣俩的对话吓得赵尚跪在地上丝毫不敢动弹,老包真是太刚了,这别说是皇帝了,老百姓也受不了啊。

  “臣不敢,臣仗义执言而已。”

  包拯这幅死样子,赵祯也拿他没有办法,冷冷的说了一句:“此事日后再议,退朝。”

  赵祯还没离开大殿,包拯突然急走两步,一把抓住了赵祯的袖子道:“官家,此事不决,万不可退朝。”

  赵祯这次真是气的狠了,一个踉跄差点跌倒在地,幸亏被身后的王琳扶住。

  赵祯重新回到龙椅上苦笑道:“朕这个皇帝当得真是窝囊啊,被臣子当众羞辱,却毫无还手之力。”

  包拯重重跪在地上道:“官家,此事了之,臣以死谢罪。”

  赵祯冷冷的看了一眼跪在角落的赵尚怒道:“朕教训不了臣子,还不能教训自己的儿子么?”说完拿起桌子上的一方砚台便扔了过去。

  赵尚不敢躲开,只能呆在原地看着砚台朝自己扑来,突然一个人影冲了过来,替赵尚挡住了这方砚台,砚台打在身上很疼,来人闷哼一声,趴在地上道:“官家,此事的幕后主使是臣。”

  这人正是余靖,余靖的额头上已经有血迹流出,但还是不卑不亢的说道:“官家,臣是蜀王的老师,身为先生,为弟子张目,是臣的责任,此乃其一;其二臣此次出使辽国,辽国皇帝多次打听大宋立储之事,正如包龙图所说,太子,国之本也,辽国、西夏狼子野心,官家迟迟不立太子,就给了两国可趁之机,大宋多年战乱,再也经不起一场夺嫡之争了,此乃臣肺腑之言,还请官家明察。”

  这一番话余靖说的痛彻心扉,众人也是感同身受,泪流不止。

  赵尚把头低下,看着自己的老师为自己扛下了一切,心里也是悲愤异常,余靖总共也就当自己先生不到一个月时间,从来没有主动讨好过自己,对自己也是很严肃,自己也从未要求他做这些,现在却为自己这个学生付出这么多,怎能让人不敬?

  余靖摘下自己的官帽继续说道:“官家,万方有罪,罪在臣一人,请官家念及父子之情,君臣之义,不要牵扯他人,只治臣一人之罪便可。”

  赵尚连忙爬到了前面道:“父皇,此事儿臣虽不知,但先生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儿臣,儿臣不能躲在身后当一个缩头乌龟,儿臣请求外出,儿臣不贪婪那太子之位,只求父皇身体康健,国泰民安。”

  “糊涂,赵尚,你想让众臣的一番心血付之东流么?”余靖怒斥道。

  “先生,以太子之位来换您,在赵尚心中是值得的。”赵尚动情的回道。

  余靖长叹一口气,努力仰起头,也不再多言了,朝堂中陷入了沉默中。

  过了一会,赵祯才长叹一声道:“好一个师徒情深啊,余靖,你的一番话说服了朕,朕不是一个好皇帝,更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朕决不会让大宋江山折在朕手里,江山有恙,那朕死都没有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所以此事朕同意了,立蜀王赵尚为太子,贾卿,此事就由你来负责吧。”看書溂

  “臣遵旨。”

  事情虽说一波三折,但最终还是成功了,众臣欣喜不已,拱手道:“官家英明。”

  赵祯摆了摆手道:“余靖,你还是去长沙吧,朕有生之年不想再见到你。”

  “诺,臣遵旨,臣自知无颜面对官家,只求官家保重身体,长命百岁。”余靖跪在地上泣不成声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