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让你当昏君,你一统六大国了?> 第153章 大帝的答案!无数人报考艺考

第153章 大帝的答案!无数人报考艺考

  2030年。

  阶梯教室。

  历史老师穿着秋衣走到讲台上,学生们很快就安静下来。

  “那么就直接进入正题吧,今天要讲的是——艺考。”

  “相比于之前的一件一件有趣或恢弘的事件,艺考看上去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当时的百官希望开恩科,而大帝就新增了艺考。”

  “然而,实际上艺考是大帝的一件千古功绩!”

  “首先,同学们,科举的意义是什么?有人知道吗?”

  一名同学举手。

  “科举的意义是打破阶级垄断,是普通人上升的渠道。一个健康的王朝,他一定是有底层人士进入到上层人士的。只有这样的王朝才能够持久。”

  “对。”历史老师笑道,“然而,实际上的科举,或者说当时的科举,有不少的弊端。”

  “比如说,糊名制。”

  “当时的七国之中,只有乾国有糊名制。这是和乾国的老传统有关的。乾国太祖作为科举的发明者,科举制度在乾国一直比其余国家都要先进。”

  “其余国家那时候,考生的名字不会被遮掩,考官就能够根据考生的名字,定向的给那些世家子弟高分。”

  “糊名制是先进的,但是当时为什么只有乾国能够做到?这就是说和做的区别了。说出来很简单,做到却很难。”

  “要把糊名制搞出来,那就得面对原本收益阶级的阻力。”

  “大帝的爷爷,改进了糊名制。”

  “而大帝爷爷也想不到,看似已经完美了的科举制,竟然还会在大帝的手中,有一个足称跨越的大改革!”

  “毫无疑问,就是艺考。”

  学生们听着历史老师的话,一阵凛然。

  “所谓艺考,就是很大程度区别于武举、科举,它是当时第三种百姓的上升渠道。”

  “为什么大帝被无数人尊崇?就是因为他的制度流芳百世。”

  “艺考,成为了第三种上升渠道,为大乾收揽了大量的人才。”

  “这是它的历史意义。”

  “接下来,咱们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当时,大乾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前代的,因此,百官建议开恩科,甚至是多开科举,以筛选出大量的官员,代替这些原本的官员。”

  “然而。这是表面上的原因,实际上,当时大乾有许多世家助力。”

  “大家要记住,在大帝手中,华夏王朝从世家治世,转变成了官僚治世。但这是有转变过程的,直到分户法实施,这个转变才进入加速阶段,在那之前,在大乾出力的大部分人才都属于世家门阀。杨肃、珂午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全都是世家之人。”

  “千万不要以为,康哲元年大帝杀了江南八大家,世家就没了。那就太过天真了。”

  历史老师侃侃而谈。

  “当时,世家门阀希望将自己的人送入大乾的政治体系,继而稳固自身的阶级地位。”

  “而大帝没有选择同意。”

  “史书上明确的记载,大帝多次的拒绝了开恩科的谏言。”

  “这说明什么?大帝很清楚世家想干什么。”

  “当时的乾国,是典型的君强而臣弱。”

  “大帝是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乾纲独断型的帝王。”

  “内阁首辅赵阳是工部出身的首辅,他的政治力量,是远远不如乾国的历代首辅的。”看書溂

  “在这种情况下,大帝根本不理会世家的要求,他要另外想出来一条出路。”

  “这个出路就是艺考。”

  “艺考的内容与工科理学无关,也和武功没有直接关系。”

  “现在,我们来看大帝给出的答案。”

  “经济上:当时的大乾多线战争,后勤线又多又长,资金疯狂消耗,长达六个月的艺考,吸引了士子学生阶层,把他们的钱从口袋里捞了出来。”

  “军事上:艺考选出来的人才,看上去权力不强,但却依然被派送到了地方,作为辅官存在。也就是说,这是有升迁可能的,只要有政绩,那就有功劳,之后获得更大权力也可能。”

  “毫无疑问,这满足了世家的部分要求。世家照样可以把自己人安插进去,这些人各个人才,通过个艺考完全做得到。”

  “文化上:艺考制度促进了华夏艺术文化的发展。自从艺考出现后,配合当时的经济发展背景,让华夏艺术得到发展。并且吸引了其余国家的艺术才子,将人才给吸纳进了乾国。”

  “政治上:大量底层人才成为艺官,他们稀释了当时的官员格局。虽然最初没有什么表现,但在后来,这些进入政治体系的艺官,客观上进一步抑制了当初江南派系这样的官员结党情况的出现。”

  “同学们。”

  历史老师点了点桌子。

  “大帝的才华,盖压当世。他不仅仅在文治武功上给出了满分答卷,在爱民如子上,大帝更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仅仅到了康哲三年,就连续推出了武举、艺考,这两项供底层百姓上升到中上层社会的渠道!”

  “大帝之名,可不只是因为开拓了大量疆土。”

  历史老师眼神冒光,面带笑容的说道。

  学生们也是兴奋起来,正是因为历史上有大帝罗林这样的帝王,才能够有如今的天朝!

  …………

  康哲三年。

  乾国。

  沿海地区一带。

  “扑通!”一名汉子把衣服一脱,然后扔到一旁,整个人就跳入了江中。

  江河翻滚,水流颇为湍急。

  几分钟之后,汉子重新冒出,手里一条大肥鱼被他扣着腮,从江河里拖出来。

  “诶唷,林叔。”汉子说着带口音的话,对一名锦衣文人说道,然后行了个不规矩的礼。

  这文人是当地的小官。

  虽然只是一小官,也不是汉子这样的平民能够惹得起的。

  “小武。”文人摆出一副笑脸,“有没有考虑一下参加艺考?艺考里有水性一项。”

  “艺考?那是什么?”汉子犹豫了一下问道。

  “皇帝弄出来的新制度!你考得好,能当官!”

  “官……可我也不认识几个字啊……”汉子弱弱的说。

  此时,大肥鱼一阵挣扎,试图逃跑。

  但却无法逃离汉子的手。

  明明这鱼滑腻得很,可汉子的手却更稳,那一块块流线精瘦的肌肉,把鱼锁得死死的。

  反倒是水溅了文人一身。

  “嗨!来啦,报名参加啦!”文人也不多说,拉着汉子就走。

  汉子茫然的跟了过去。

  而这一幕。

  也发生在乾国的各地。

  各种艺考项目,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报名!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