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下乡私访

武百给马乡松绑后,道:“我带你去附近村庄看看,让你了解我义军的真正作为。”

“不过,我们此去不能披甲带刃,需得换上普通百姓的衣裳。”

说罢,武百便命士卒为马乡松了绑,并给他一身粗布衣服换上。

马乡虽然心有疑虑,但也想亲眼看看义军所到之处,百姓生活究竟如何。

苏仲见状,急忙问道:“主公,你带着这降将去哪里?”

武百答道:“带他去附近村落看看,让他亲眼见证一下我们义军与百姓的鱼水之情。”

任原听闻此言,也赶忙劝道:“主公,万万不可啊!万一遇到什么麻烦怎么办?还是我带兵护送你前去比较稳妥。”

武百却摆摆手,说道:“不用,你们就呆在这里吧。”

“我此行并无危险,何况马乡兄弟已然是我们的客人,又怎会加害于我呢?”

言罢,武百便与马乡一同离开了营帐。

两人一路行来,只见田野间麦浪滚滚,百姓们忙碌地耕作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进入村庄后,更是看到孩子们嬉戏玩耍、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

武百突然提议道:“马乡兄弟,我们且装作宋军士兵迷路,去百姓家做客,看看百姓对宋军的真实反应如何?”

马乡身为宋军将领,原本对宋朝在民间的声望还是很有信心的,于是,他点头应道:“当然可以。”

两人顺着一条小路前行,不久后来到一处广阔的麦田。

麦田中,一个老农和他的儿子正在辛勤地除草,旁边一个小男孩在地头快乐地玩耍。

武百走上前,看着金黄的麦浪,赞叹道:“老伯,麦子长得很好啊。”

老伯抬起头,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淳朴的笑容:“那是当然,今年的雨水好,阳光也足,麦子自然长得好。”

说完,老伯放下手中的锄头,走上前来与两人交谈。

武百趁机询问道:“老伯,您家里有几亩地啊?”

老伯骄傲地回答:“有十亩呢!”

马乡一听,愣住了。他难以置信地想:“这老伯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农,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土地?”

看着马乡惊讶的表情,武百微微一笑,解释道:“老伯,这些土地都是您自己的吗?”

老伯道:“当然是自己的。”

马乡听后默然无语。

“这地怎么不是地主的?”

“普通老百姓在义军的占领区竟然有十亩良田。”

说起土地,就不得不提起宋朝的土地制度。

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推行了“田制不立”和“不限兼并”的土地政策。

“田制不立”这事儿,得从唐朝那个风光一时的均田制度说起。

想当年,均田制可是个大家伙,可随着私有土地这个小怪兽越长越大,均田制也降不住了。

土地兼并这个小风波,愈演愈烈,公有土地们逐渐被吃掉了。

唐朝一看,这公有土地库存告急啊,再想给农民分点地,那真是难上加难。

于是,朝廷只好无奈地承认:“算了,这些私有土地你们自己玩吧,我就当个名义上的老大算了。”

宋朝的领导班子一合计,觉得还是别折腾了,顺应大势,公地分配这事儿,咱们就翻篇了。

再说这“不抑兼并”政策,宋太祖这大哥也是挺拼的。

为了跟地主们打成一片,他可是下了血本。直接宣布:“土地买卖?你们开心就好,我绝不插手!”

地主们一听,立马在市场上蹦跶起来,自由交易,嗨得不行。

朝廷呢?它就站在一边,当个安静的看客,偶尔还鼓个掌。

于是,土地兼并就越来越不受控制,个人占地的数量也一路飙升,直接冲上了天花板。

而宋朝底层老百姓,只能沦落为为地主剥削的对象,根本无地可种。

宋朝推行的两大政策,致使无数自耕农陷入困境,生活难以为继,进而失去了生活的保障。由此,许多农民在缺乏衣物和食物的情况下,选择了反抗。这也成为了北宋晚期农民起义不断的重要原因。

两人的询问似乎让老伯打开了话匣子,他热情地介绍起家中的情况。

老伯道:“当然是我自己的了,我死后这些土地也会传给我儿子。”

听闻此言,马乡不禁疑惑地问道:“你不是地主,哪来那么多地?”

老伯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我们这里没有地主。”

“怎么回事?”马乡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

老伯看着马乡:“你们是宋人吧。”

马乡一愣,没想到自己的身份这么快就被识破了,他有些尴尬地笑了笑,点了点头。

老伯接着道:“我说呢,你这都不知道。”

“我来告诉你,义军杀了地主,把土地和财宝都分给了老百姓,所以我们这些百姓现在都有地种了。”

“而且,义军的将士们没事的时候,还会帮我们开垦土地,教我们如何更好地耕种。”

马乡听后,心中震惊不已。

他没想到在这些义军治理的区域,老百姓的生活竟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还得到了义军的帮助和支持。

这与他之前所了解的宋朝民间情况截然不同。

老伯有些警惕地看着他们,眉头紧锁,问道:“你们是干嘛的?为什么来到义军的地盘?”

这个问题让马乡都愣了一下。

“老伯,我们是宋军,迷路了才误入此地。”马乡诚恳地解释道。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无害,不希望进一步刺激到老伯。

老伯的脸上却闪过一丝敌意,“宋军?现在宋军正和我们义军交战,前几日还偷袭了章丘城。”

马乡感受到了老伯的紧张与敌意,他急忙道:“老伯,你不要怕,我们宋军不会伤害百姓的。”他尽量让自己的话语充满安抚的力量,希望能够平息老伯的疑虑。

老伯并没有立即回应他,只是紧紧地盯着他们,似乎在判断他们的话语中有多少真实成分。

这种沉默让马乡感到有些不安,他必须尽快消除老伯的疑虑,否则可能会陷入更大的麻烦中。

武百也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他轻轻地拉了拉马乡的衣袖,示意他不要再多说。

武百微笑着对老伯道:“老伯,我们确实迷路了,误打误撞来到了这里。”

“我们并无恶意,只是想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

“如果您不放心,我们可以马上离开。”

老伯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既然你们是迷路的,那我就告诉你们怎么出去吧。”

这时,老伯的儿子突然走来,手中紧握着锄头,指着马乡和武百吼道:“宋军就别走了!”

马乡见状,急忙解释道:“大哥,我虽然是宋军,但我们宋军和百姓秋毫不犯。”

老伯的儿子并不买账,他大声道:“你们和义军交战,就是和我们为敌!”

就在这时,麦田旁的几个小孩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他们痛大喊道:“宋军来了!有宋军!”

武百见状,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他拉着马乡的手,低声说道:“快走,我们先离开这里再说。”

两人转身就跑,身后传来老伯儿子的怒吼声和村民们的喧闹声。

他们一路狂奔,直到确定身后没有人追赶才停下来。

马乡喘着粗气,感叹道:“没想到这里的村民对宋军的敌意如此深重。”

武百笑道:“前方还有另一个村子,咱们去看看,这次咱们说是义军。”

两人继续前行,走了很久很久,终于来到下一个村子。

这里是个大村,比上一个村子房子更多,人口也是兴旺。

村中的街道上,村民们忙碌地穿梭着,有的挑水,有的晒粮,一片繁忙而和谐的景象。

这时,一群儿童看到陌生的两个人,都好奇地凑上前来。

他们盯着武百和马乡看,似乎在猜测这两个陌生人的来头。

一个小女孩眨着大眼睛,好奇地问道:“你们是哪个村子的?”

武百蹲下身子,摸着小女孩的头,温和地笑道:“我们是泰山义军,迷路了,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我们这里的村长在哪里呀?”

孩子们一听是义军,非常高兴。

他们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义军,真的吗?”

“你们是不是来打坏人的?”

一个小男孩兴奋地拿出了泡泡糖,递给武百和马乡:“给你们吃泡泡糖!”

武百和马乡接过泡泡糖,笑着对孩子们表示感谢。

他们一边和孩子们聊天,一边打量着这个村子。

这里的房子虽然简陋,但村民们的生活似乎很充实。

街道上干净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都种着花草,显得生机勃勃。

不久后,村长闻讯赶来。

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看到武百和马乡后热情地打招呼:“欢迎欢迎!你们是泰山义军吧?来来来,快请进屋里坐。”

在村长的带领下,武百和马乡来到了村长家。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