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汉末之开局拥有龙象之力> 第90章 闯王李自成出世,浅谈刺史与中郎

第90章 闯王李自成出世,浅谈刺史与中郎

回到营帐后,狄随意坐下,查看起系统中的消息来。

“叮,羊头山之战结束,宿主获得招募点246点。”

“叮,宿主及麾下斩杀单属性超过90点的人物三人,分别是薛举、薛仁杲、宗罗睺,平衡三人:祖大寿、吴三桂、丘民仰。”

姓名:【祖大寿,字复宇】。

年龄:29岁。

身份:斩杀薛举平衡出,植入为祖茂之弟,现随孙坚征战。

四维:武力86,智力73,政治77,统御80。

出处:明末清初-明末。

原历史上,祖大寿,本名天寿,五十岁时改名大寿,字复宇,辽东宁远人,明末清初名将,吴三桂的舅舅。

明天启年,督师孙承宗督辽,令其辅佐金冠守岛。后又令其修筑宁远,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两次佐守宁远的战事中立功。

崇祯四年,督兵修筑大凌河城。皇太极率兵困之,粮竭降后金,后归锦州,松锦大战中守锦州。

姓名:【吴三桂,字素存、长伯】。

年龄:20岁。

身份:斩杀薛仁杲平衡出,植入为吴春次子,名圭,字三桂。现为宿主亲卫。

四维:武力91,智力90,政治93,统御90。

出处:明末清初-清初。

忠诚度:100。

原历史上,吴三桂,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人,原籍南直隶高邮。明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外甥。自幼便粗通弓马骑射,以武举承父荫,初授都指挥,后擢总兵。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后,吴三桂上书降清。参加山海关大战,大败李自成,跟随清军入关,受封平西王。

康熙元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被晋封为平西亲王,并兼辖贵州省,成为拥兵自重的异姓藩王。

姓名:【丘民仰,字长白】。

年龄:28岁。

身份:斩杀宗罗睺平衡出,植入为颍川汾丘丘家之人,名望,字民仰。

四维:武力43,智力81,政治88,统御51。

出处:明末清初-明末。

原历史上,丘民仰,渭南人,明后期官吏。

崇祯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驻宁远。次年,清兵围锦州,总督洪承畴集兵,丘民仰转饷。未发,明廷催师。至锦州五六里而营,五路皆败,退保松山。

“叮,薛举势力消灭,平衡出【明末闯王李自成】。李自成携带高桂英、李过、李岩、高迎祥、张存孟、王佐挂、张献忠、田见秀、袁宗第、李定国、刘宗敏,共携带十二人。李自成出现在颍川,黄巾军的一员。”

原历史上,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顺政权建立者。

崇祯四年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率众投靠农民军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王自用病卒后,与张献忠合兵,在河南林县击败明总兵邓玘。

崇祯九年,高迎祥被杀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陇州、宁羌。崇祯十六年,建立大顺政权,改襄阳为襄京。

崇祯十七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改西安为西京,定军制、封功臣、开科取士。攻取北京,推翻明朝统治。改明五军都督府为五军部,变武将称谓,定品位,完善军制。

后与吴三桂、多尔衮于山海关开战,不幸战败。

“叮,由于宿主麾下斩杀三个单项属性达到90的人物,除去将魂碎片外,奖励宿主粮草300石、白银9万两、军队招募令1枚。”

“叮,由于宿主消灭薛举势力,并平衡出一个势力,奖励宿主天级招募令1枚、军队招募令2枚、黄金9千两、宝马6匹、神兵6柄。”

当吴狄看到平衡出来的是李自成之后,一阵唏嘘。

斩杀薛举、薛仁杲和宗罗睺平衡出的三个人中,自己得一个本家的吴三桂,孙坚得一个祖大寿。剩下一个丘民仰,不知会被谁招揽。

总而言之,这次自己不亏,得到了三人中,综合最强的一个。

虽然这个吴三桂在历史上毁誉参半,但是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至于李自成携带出的十二人中,李岩、李定国、张献忠、袁宗第及刘宗敏几人,都非常的不错,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招揽到一两人。

—— —— ——

傍晚时分,前去洛阳的吴麟回来了。

不仅带来了皇帝刘宏对云州军上下的奖赏旨意,还有催促南下剿灭黄巾的圣旨。

当听到刘宏让他兼任东中郎将时,吴狄不由一愣。

在记忆中,这东中郎将好像是董卓的。如今刘宏让自己兼任了,也不知还会不会发生卢植因剿贼不利,被下狱的事情,那董卓会不会以别的官职出现在剿灭黄巾的战场上。

话说,这董卓也够倒霉的。若是没有自己的出现,他现在应该是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根据锦衣卫的消息,现在的董卓乃是安定郡太守,防备羌人。

在锦衣卫探查到的消息中,董卓与袁家十分亲近。张角起义前夕,董卓正在通过袁家,想要获取凉州刺史一职。

现经黄巾这一闹腾,不知道其能否如愿,获得凉州刺史一职。吴狄估计,依照皇帝刘宏的脾性,若是董卓不是凉州本地人,成功的概率还较大。只是董卓乃是凉州陇西郡临洮人,其成功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话说这汉代刺史制度,其雏形可追溯到秦代。《史记·秦始皇本纪》:“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郡置守尉监。”其中的守,尉,监分别就是郡守,太尉和郡监。

秦代郡监权力很大,也是因为郡监的擅权,使得郡守权力分散。在很多方面政令无法有效通畅地运行,因而在陈胜吴广起义时,很多地方响应。

西汉初期,汉朝对内需要解决异姓诸侯王的威胁,对外则需要应对匈奴的骚扰。

对于地方的发展和同姓诸侯王国的发展,朝廷决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少地方政府对于民众百姓的生活干预。因而,在整体上仍旧遵循秦制的汉初,并未设立郡监。

《汉旧仪·补遗卷上》记载:“惠帝三年 ,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察辞诏讼,凡九条。监者两岁左右,常以中月奏事也。”

同样的在《通典·三十二》中也记载:“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由于文景之际,御史,郡监,丞相之间的职能重叠,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等到汉武帝时期,地方监察制度的改革便提上了日程。

《史记·平准书》记载武帝时期:“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能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武帝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西汉时期的巅峰。为了保障对外匈奴战争能够有效地进行,汉武帝便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元封元年,武帝废除了御史监察地方的职能。《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奏诏条察州。”

武帝设立刺史,指定“六条”来作为刺史进行检察职能的标准,在这“六条”以外的一概不理。

在这“六条”中,只有第一条是针对地方豪强的,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俸禄“两千石”的地方太守官员。

从“六条”的颁布中,可看到刺史最初的职能便是监管地方官员工作。

这样的好处就是防止地方和王国的太守不听从中央号令,也避免了秦朝郡监权力过大而干扰地方。

武帝设立的刺史俸禄“六百石”远低于“两千石”的地方长官,但是刺史位卑权重,直接监管郡国守相。

监察和行政权力的分离,成功地保障了中央和地方实力的稳定,因而也被历代王朝所继承。

《汉书·朱博传》记载:“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乘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者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职重大。”

随着权力的扩大,刺史有了自己的固定治所,有了自己的属官,刺史开始与地方长官争夺地方治理的权力。

王莽新政时期,由于王莽篡权及一系列偏向豪强的政策使得大量起义不断爆发。为了维护新政权的稳固,王莽将地方刺史权力扩大。原本的监察职能不在,转而将领兵和行政职能统为一体。

东汉时期,为了加快实现地方剩余势力割据局面的结束。光武帝任命心腹将领担任地方刺史,掌兵与行政权力统一,方便对割据势力进行围剿。或者任命割据势力头目为地方长官,实现和平统一。

这时候的刺史已是实际上的州牧了。

随着东汉国家的统一,国家政权趋于稳定,原本用于割据战争需要的政策开始被逐渐废除。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遂罢州牧 ,复置刺史。”原本的州牧恢复为刺史,仍旧监管地方长官的表现。

明、章 、和之际, 因为中央政府的势弱,边境不断受到少数民族的骚扰。又开始赋予部分地方刺史权力,来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

如今黄巾军起义,刺史获得兵权,纷纷招兵买马,东汉政权实质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

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

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位比二千石。后又置羽林中郎将,统羽林军,与虎贲中郎将同级,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诸将军和校尉。

东汉末期,中郎将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北中郎将等。

三国时期,各中郎将中比较着名的有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刘备义子刘封的副军中郎将、关羽之子关平的典军中郎将等。

建安年间,曹操魏王世子曹丕就领五官中郎将,为丞相的副职。此后出现的东、南、西、北等中郎将,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认为高于杂号将军。

唐朝时期,中郎将又被恢复为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品级在正四品下,为高级武职,仅次于正三品的大将军和从三品的将军。唐朝的大将军多虚职,所以中郎将是十六卫军的统兵主力。

宋初时期,中郎将曾用为虚衔,后废止。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