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归属感

徐令当时听游道子说此事时,只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当初他早已的黑暗,是商人的痛楚。

他若是选择做个种地的小农,估计也会遇到这种人。

他效仿前世的伟人,又从孙宝尧那里弄来户籍,才收集到二坊镇的土地信息,知晓这里的情况。

整个二坊镇人口不过万人,有耕地三万余亩,大部分地方都处于未开荒状态,平均下来,一个人差不多有四亩多地。

这可不算少。

只是百分之二十的富有人口占了百分之六十的土地,剩余百分之八十的普通百姓只占百分之四十的土地。

普通百姓人家除了要种粮食,还要种植黄豆、豌豆、苎麻等作物,一年到头都要忙活,最后辛苦种出来的,也不过混个温饱而已,没法供孩子读书,也没法改变现状,还要祈求老天爷风调雨顺。

徐令在这片土地上有所图谋,可他所图谋的,并不是把所有土地都占到自己一个人名下,把所有百姓变成他的佃农。

崖州的情况不能搬到二坊镇来使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崖州不是他的地盘,他带的人也不是老乡,为了保证稳定,徐令才像牵奴隶一样把他们绑在崖州。

在二坊镇,他要是真想把土地都买过来,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今日买了一个镇,他日难道要买了全天下吗?

他要走的从来不是霸道路线。

而是王道。

什么是王道呢?徐令想,大概就是群众力量吧。

如今他只是提供了几个点子,方圆十里就像是活了过来。

百姓们想要争着种植他的稻种,就要把稻种优先卖给他,对徐令来说,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钱买粮食,虽说花的钱多了,可多花的这部分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当然还是从百姓那里来。

等到今年下半年,若是一万多亩地都能种上他的稻种并且收获,明年上半年,他就不会缺粮食。

而北方,则是一片缺少粮食的广阔蓝海……

只要能让南北循环,他从中做中间商,钱无非是从左口袋转移到右口袋。

“钱啊钱~”徐令把珠算拨平,双眼无神地靠在椅背上,“光靠草纸赚钱太难,书肆要搞,纸也要继续搞,还有什么能搞的?”

脑子里灵感太多,徐令竟然一时间不知道搞什么好。

忽地听到院子里说话声:“大丫,过来,姑姑给你洗洗手。”

徐令向外看去,见大丫不知吃了什么,两只手黑乎乎的,小脸上嘴巴一圈也都是黑的。

是范世清,他摘了还没熟的蚕豆扔到锅膛里,等烤好了,也不嫌热用手剥开吃里头的肉,还不忘喂给大丫。

徐令搞不懂这有什么好吃的,可范世清吃啥都觉得香。

“用清水洗不掉,得用胰子。”

“胰子都快用完了!”

“家里不还有皂角?用那个也一样!”

胰子?徐令脑子里灵光一闪,这玩意用草木灰和猪油就能做出来,可用干净猪油做,未免太浪费,还是得想个别的法子来。

徐令慢腾腾从书房出来,探头向厨房里看去,沈氏正在扫锅里的水准备做饭。

“婶娘,咱晌午吃什么?”

“笋炒腊肉,盐煎小鱼,山药猪骨汤,还有一盆炒田螺,”沈氏在围裙上擦擦手,“阿令,你还要加点啥不?”

“婶娘,你会炸糖糕不?我有点想吃炸的东西了。”

“这还不简单,不过晌午要弄出来吃可来不及,家里可有糯米?弄点去村里磨坊磨成糯米面,晚上我就给你炸出来!”

“好好好!那就好,婶娘,再炸些椒盐豆腐吧!”

徐令把想吃的炸货都说了一遍,沈氏脸上的笑合都合不住,一个劲答应下来。

她一个寡妇带着俩孩子不容易,夫郎死的早,又嫁过一次,人家也不承认她是家里人,娘家也回不去,要是徐令不接受他们母子三人,日子还不知道有多难过。

如今倒好,住的地方有了,大儿子也有活干,小女儿整日织什么线袜,织出来还能赚到钱。

她天天给徐家做饭,也不是白干活,徐令每个月都要给她月银,说是叫她买菜什么的,可从来都没叫她买过什么菜,家里的吃的用的,全都是徐令从外面买回来的。

徐令待她这样好,他要吃点啥,沈氏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呢。

徐令从家里的仓库翻出来一袋糯米,又装上两袋新米,拉到磨坊里,打算磨一袋糯米粉,再磨些米粉出来。

上好的新稻米磨出来的米粉冲泡就能喝,只要想到那香味,徐令只觉得肚子都有些空虚。

到了磨坊,乡邻不好,见徐令来了,纷纷跟他打招呼。

“徐大郎,来磨米啊?”这是与他不太相熟的邻人对他的尊称。

“阿令,这是今年的新米吗?”这是村里相熟的长辈。

徐令一一回答,态度和从前没什么两样。

这段时间,徐令搞出来的事情可不少,完全颠覆了先前的形象。

先前徐令的形象是在外经商,有点小钱,却也没像别人那样搬到镇里,或者香车宝马,也没搞出来什么娶妾灭妻的事情来。

除了盖新房,捐私塾,干这些惠及乡里的好事,谁看得出来他是个富商呢?

是以村里人对他的态度也都和从前没什么两样,该叫徐令就叫徐令,和他吵架拌嘴的也不是没有。

就比如那个顾小柱,直到现在提起徐令和顾利田,嘴都是歪着的,一脸不屑。

可那又如何呢,他不敢当着徐令的面说,既不喜欢徐令,还要觍着脸去徐令家签书契买稻种!

人就是那么现实。

徐令没跟他计较这些,把稻种卖给顾小柱,那顾小柱还在背后说他坏话,村里人都不乐意了 。

这什么人呢!

再一看徐令,压根不介意顾小柱说三道四,还这么大的胸怀不计前嫌。

众人都得出结论:说徐令坏话的人坏,徐令好。

徐令是个好人,是个商人,更是他们莲花湾子的村人!

这种认知,让莲花湾子不少村民都有了归属感。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