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产量惊人

收回来的稻子拉到场地去,先把稻谷从秸秆上分离出来,再晾晒,晾晒后脱壳,最后才能得到日常吃的大米。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按理说应该由陈胜陈泽兄弟俩包圆所有的活,奈何村里人都想看看这稻种的亩产量,一个个凑上前来帮忙。

人多力量大,没几天,二十亩地的稻谷全都收回来,打完稻子又是接连的好天气,村里有些人家的稻子也可以收获了。

六月份,月夜明亮,村里那些个男人,连夜把徐家的稻子脱壳脱出来,就为了上秤称一下,到底一亩地能够亩产多少斤。

徐令无奈,劝他们早日回家歇着,稻子又不会长脚跑,明天再干也一样,可他们就是歇不下来。

没办法,任哪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看到收回来的稻谷都不想去睡觉!

只想亲眼见证奇迹!

徐令也只好陪着他们干活,总算到了后半夜,先收回来的第一亩地,所有的稻子装入麻袋,总共装了九麻袋半,一袋一袋上秤,再由人记录下来。

一麻袋大约能装六十斤左右的粮食,最后全部加起来,共有五百九十六斤。

“多少斤?”

“竟然真的收了那么多!”

“我的老天爷啊!”

村里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徐令种出来的稻子有多丰收。

第二日,等村里别户人家收完稻子,又紧赶着打出稻谷来,一上称,辛辛苦苦伺候大半年的稻子,一亩地只收获二百八十斤!

连徐令家亩产量的一半都不到!

也就是说,如果他们都能用徐令卖的稻种种地,那下半年的粮食种植,收获能多一半!

这可不是简单的翻倍问题,而是实打实能不能过冬,能不能填饱肚子,能不能活命的问题!

这几日,徐令家里来人来的更勤快了些,不止是村里人,就连外村人,也有找上门想要购买徐家的种子。

甚至愿意加钱购买。

村里那些个卖草纸的,挑石膏的,每到一处地方就开始炫耀。

“你知道吗?徐家的稻子亩产六百斤呢!你不信?不信就算了!”

也有那些个好奇心重的,跟着到莲花湾子来看热闹,徐令家里的田已经收割完了,陈胜陈泽兄弟俩正拉着牛耕地,准备下半年的第二轮种植。

六月底把稻子种上,到十一二月份又能收获一轮。

要说最开心的,还是这兄弟俩,当初选择给徐令当佃农,他们是心甘情愿的,但也难免会想着日后被压榨的不成人样,连带着娶媳妇都娶不上,就算侥幸娶了媳妇,生下来的孩子也只能继续给徐家放牛耕地。

虽说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可陈胜陈泽兄弟俩,更想拥有自己的土地,真正有个家,有个不被别人赶走的落脚地。

和徐令签订的书契里写着,每年租子二八分成,头一年徐令包吃包住,第二年开始,徐令就不给他们提供吃了。

若是一亩地只产三百斤粮食,他们要交给徐令二百四十斤,剩下六十斤才是自己的。

二十亩地加起来,也有一千多斤粮食了。

听起来是很多,可二十亩地啊!兄弟俩连带着他们的娘,从田埂上走完一圈都要大半天,母子三人天天伺候着,没一天是歇息的!

幸好徐令家的稻子亩产多,他们虽然干的累,可收获的更加多,一年收两千多斤粮食,已经比得上普通人家十亩地的收成!

这叫他们怎么不开心呢?

就算是卖钱,也能卖出十多两银子来。

给娘买药,给娘添点厚实衣服,再给家里房子修修补补,做个徐家那样的火炕,等冬天,他娘日子也能好过些。

若是再这样干几年,先给大哥陈胜娶个媳妇,到时候还得另盖房子,另外盖房子就得他们自己出钱出力了。

虽说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可陈胜陈泽兄弟两个无疑都涌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以至于热泪盈眶。

一直以来,他们想要的就是这么简单。

让自己的生活有个奔头,至少保证辛苦奋斗日子能够越来越好吧?

这普天之下,哪个人不是这样想的呢?

所以,方圆十里的百姓在确定徐令家里的稻子真的能够提升亩产量之后,想买种子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徐令算一笔账,二坊镇范围内起码有三万亩良田,但是其中一大半并不属于普通百姓,而是属于地主富商阶级,只有一万出头的地是属于百姓个人的。

这年头土地允许买卖,就必然会发生兼并的现象。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放眼世界,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只因为穷人的避险能力实在太弱。

同样一场病,花同样的钱去医治,富商花十两九牛一毛,穷人十两则要砸锅卖铁。

这就是其中区别。

徐令这边依山傍水,气候适合,百姓生活还算好过,若是去了北方,那边的土地兼并早已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

可以说,当地的地主富商豪绅有一百种方法把百姓的田弄到手,甚至无需花一文钱,更甚者,他抢了百姓的田,百姓还得赔他钱。

徐令听游道子说起过几件事,有一件事是这样的。

徐州有一个老农,家中有薄田七八亩,年头好的时候勉强裹住生活,有一回,地主家的牛来他家麦田里吃麦子,他拿棍驱赶,并未伤牛,可第二天,地主家的牛摔下沟坎,摔断了脖子,他便被人告上官府。

那地主说牛是因为吃了他家的草,才会摔断脖子。

老农有苦说不出,后来官府判老农赔钱,老农家中无钱,只好卖地,谁买了他的地呢?是地主,就这样,地主没掏一文钱,就把他的地全给占了。

占了之后,老农一家无处可去,地主好意借给他钱,叫他再去买地来耕,老农便找他借了十两银子,谁知道那一年旱灾,地里收成不好,老农还不上银子,卖地也被压价,最后只好卖儿卖女,卖给谁了呢?

地主。

有点权势的人随口说一句话,就能让底层的人倾家荡产。

这就是当今的现实。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